1978年,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中国时参观了西安的秦代兵马俑,他对这些精美的雕像感到十分震惊,并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一说法随后在全球广泛传播,西安的秦兵马俑也因此成为世界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进入21世纪后,考古学家在秦陵附近发现了一座规模不小的贵族墓葬。
经过专家组的详细研究,这座墓葬被认定为秦代的贵族殉葬陵。从现有的骨骸来看,墓中埋葬的人数相当可观。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正处于奴隶制度的末期,因此,在这些墓葬中出土的骨骸,有可能是当时被殉葬的奴隶。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学者们惊讶地发现,陵墓中出土的骨骸中竟然有些显示出疑似白人特征的尸骨。经过进一步的验证,最终确认这些骨骸确实属于白人。 秦代的陵墓中出土白人骨骸,这一发现无疑是个巨大的学术突破。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东亚地区从未有过白种人定居。那么,是否意味着早在秦朝时期,就已经有白人定居在中国了呢?然而,根据史料记载,并没有类似的历史事件。我们知道,亚洲人通常是黄肤黑发,而白人则金发碧眼,两者差别极大。如果当时真有白人定居在中国,史书中应该会有所记载。那么,这些白人骨骸究竟是如何出现在秦代的陵墓中的呢? 经过一番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学者们提出了三种可能的解释。首先,通过对史料的梳理,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华北地区曾有一个名为中山国的国家,而中山国的建立者是白狄。关于白狄的民族特征,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但有学者认为白狄可能是白人。公元前400年,魏国灭亡中山国,白狄的后代是否曾四处流亡,甚至逃到西方或其他诸侯国呢?如果是这样,这具骨骸可能是秦军在战争中抓获的奴隶或战俘。 第二种可能性是,这些骨骸可能属于中亚人。西域人通常有高鼻梁和深邃的眼睛,骨架结构与白种人较为相似。尽管秦朝并没有明确扩展到西域,但当时已有不少西域人来到中原地区与秦人进行贸易往来。此外,来自阿拉伯或印度地区的商人也有可能进入中国。然而,如果骨骸的原主人真的是来自西域,那么为何他会在秦陵中被殉葬呢?也许这位中亚人触犯了秦国的法律,被迫处死;或者他可能是秦国征用的工匠,尤其是那些为皇族或贵族修建陵墓的工匠,在工作完成后通常会被处死。考虑到墓葬中出土了如此大量的骨骸,或许陵墓完成后,相关工匠或工作人员可能被殉葬,尽管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较小。 通过这些分析,学者们为这些白人骨骸的来源提供了几种可能的解释,但仍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确认它们的最终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