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称帝后,册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西乡侯,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斄乡侯,诸葛亮为丞相,不开府,不封侯。
刘备称帝的时候,黄忠和法正都已经辞世了——所谓黄忠在伐吴之战中重伤不治,那只是演义小说的虚构,实际上黄忠受封后将军、赐爵关内侯的第二年就去世了。
黄忠活到刘备称帝会不会当卫将军、法正晚死两年会不会当丞相,这都是假设的问题,讨论起来没有太大实际意义,但刘备在位期间没有册封大司马、大将军,这是不折不扣的史实,有人说刘备是为了纪念关羽,认为当时名将除了关羽,其他人都不配担任大将军。
曹魏首任大将军是夏侯惇,第二任大将军是曹仁,蜀汉首任大将军出现在建兴十三年,任职者为蒋琬,其后为费祎、姜维,魏延的征西大将军、董厥的辅国大将军、王平的镇北大将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公级大将军。
蜀汉又称“季汉”,一直是沿用西汉、东汉官爵制度的,只有诸葛亮任丞相初期不封侯不开府有点“违制”,但大将军一职不轻授,却是刘备帝王心术的体现,如果我们只认为刘备是顾念他与关羽的旧情而“虚位以待”,那可能就是小瞧刘备了。
熟读三国史料的读者都知道,诸葛亮封侯开府是刘禅继位之后的事情,这一点在《三国志·卷三十五》中记载得很清楚:“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司隶校尉的权力有多大,笔者曾经论述过,明朝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和清朝的九门提督,也未必有汉朝司隶校尉那么大的实权,《后汉书·志第二十七·百官四》和蔡质《汉仪》记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职在典京师,外部诸郡,无所不纠。封侯、外戚、三公以下,无尊卑。入宫,开中道称使者。每会,后到先去。”
丞相不开府,就没有自己的人马班子,比如杨仪那个“丞相长史”职务,在刘备活着的时候是不可能出现的——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时说得很明白:“诸葛亮这个丞相是不‘开府’的,‘开府’是刘备去世之后。所谓‘开府’,即开建府署,设置属官,也就是有自己的直属办事机构和下级官员。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却又不‘开府’,恐怕就只能如张作耀先生所言,理解为‘隐含着刘备的无奈和担心大权旁落以及对诸葛亮的不完全信任’。”
易中天先生对刘备和诸葛亮关系的理解可能不完全准确,但丞相不开府就没有太大实权,跟尚书令也差不多,这倒是事实,所以张飞遇刺后,诸葛亮得到“领司隶校尉”一职,权力一下子扩大了很多。
我们细看《三国志》,就会发现曹魏有很多司隶校尉,蜀汉只有三个司隶校尉,东吴一个司隶校尉都没有——孙权“性多嫌忌,果于杀戮”,自然不会把这么大的权柄授予“外人”。
不细看史书我们根本不会发现,蜀汉的“首任司隶校尉”居然就是刘备——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刘备当司隶校尉的时候,还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蜀汉,那是在刘备入川“支援(鸠占鹊巢)”刘璋之初,两人还没有撕破脸,互相吹喇叭抬轿子:“璋推先主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先主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
刘璋这记马屁拍得恰到好处,刘备“领司隶校尉”,就可以“纠察奸相曹操”了,后来刘备自任汉中王后向汉天子刘协上表,也没忘了把自己司隶校尉的头衔加上:“……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备,受朝爵秩,念在输力,以殉国难……”
关羽和张飞都是刘备最信任的人,车骑将军张飞领司隶校尉有职有权,骠骑将军马超领凉州牧就是画饼充饥——刘备从来就不曾占据凉州,所以马超只有虚衔而没有太大实权。
车骑将军和骠骑将军哪个地位更高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他们表面上是“比公”的“平级”,但谁有实权,那得由皇帝说得算,而大将军就不同了——大将军是毫无争议的军方第一人,跟丞相分庭抗礼一点毛病都没有。
刘备活着的时候有三块地盘:益州自己亲自坐镇,关羽“董督荆州事”,也就是“代理荆州牧”,魏延为汉中太守,等于“抢”了张飞的“饭碗”:“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刘备不让张飞去汉中,而让他当司隶校尉,显然是大有深意——在皇帝身边,是需要一个绝对信得过的人保驾的,至于赵云,在正史中似乎没有在小说中那样重要,所以刘备并没有让他担任司隶校尉——诸葛亮初出祁山失败,曾短暂辞去丞相一职,却没说不当司隶校尉,而且诸葛亮之后,蜀汉也没有再任命司隶校尉。
太阿不能倒持,官职不可轻授,刘备不设大将军一职,当然可以认为是为了纪念关羽而感动诸将,但他连大司马也不设,那就值得琢磨了:如果刘备真对关羽念念不忘,是完全可以“追赠”关羽为大司马、大将军的,追赠了关羽,并不影响继续任命活着的大将为大将军。
读者诸君可以坐在刘备的皇位上看一看、想一想:如果季汉肇基伊始就册封大将军,那枚大将军金银,是给诸葛亮,还是给张飞或马超?
诸葛亮终其一生都没有担任大将军,而且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也没有真正的大将军,魏延的“大将军”前面还有“征西”二字,是不是高于四方将军不好说,但肯定不是三公级的大将军。
刘备称帝时让诸葛亮当不开府不封侯的丞相,本来就有避免大权旁落、君权相权相争的意思,他不设大将军,也绝不是要把那个位置留给关羽,即使关羽从荆州逃回成都,也绝对当不了大将军——败军失地,能保住性命,就已经是刘备格外宽仁了。
刘备称帝的时候,荆州已经被关羽弄丢了,不管怎么说,关羽都是“有过之将”,册封其为大将军显然绝对没有可能,而将此职授予张飞和马超,显然更不合适:给张飞,张飞不能要,因为“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授予马超,张飞肯定炸毛,如果关羽还活着,也会提出与马超决斗。
刘备白手起家,对军权极为看重,每次大规模征战,都是自己亲自带队,所以刘备实际是把大将军一职留给了自己,不管是关羽还是张飞马超,都不可能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受封大将军,这也给读者诸君留下了两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关羽突出重围回到成都,刘备称帝后会册封其什么官爵?在不考虑关羽的情况下必须册封大将军,刘备应该把这一官职封给张飞还是封给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