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祠博物馆 这一陈列正式开放
创始人
2025-10-25 03:33:18
0

“万古一脉”晋祠博物馆基本陈列,10月23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展览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创新的展陈语言,深入解读晋祠跨越三千年的文化精神,生动展现晋祠在三晋文脉传承、山西在中华文明演进中的守护与滋养。

为挖掘文物背后价值,讲好文物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晋祠博物馆于2023年启动了基本陈列展览项目。

展览立足“守护与滋养”,以“站在中国看山西,跳出晋祠说晋祠,超越文物讲故事”的策展理念,突破地域与维度限制,围绕“塑、铸、书、树、母”五大主题,系统梳理从晋祠到三晋、从祭祀到文明的文化谱系。

聚焦“晋国之祠”“晋水之祠”传统内涵的同时,拓展出“晋地之祠”的宏大叙事,将中华祭祀文化与晋祠祠祀传统置于文明演进的大背景中生动呈现。

01

守护与滋养

晋祠,最初是祭祀西周初年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的祠庙,历经千年营建,发展成为恢弘壮丽、洋洋大观的古典园林建筑群。

际山枕水,古木参天,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点缀在树影婆娑、泉流映带之间,集优美的自然山水、绵长的历史文脉、珍贵的文化遗存、丰富的典故传说于一体,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万古一脉”晋祠博物馆基本陈列,覆盖晋祠博物馆多处核心建筑与新增展区,包括陈家息庐、唐叔虞祠、昊天神祠、文昌宫、晋溪书院、浮屠院、南小亭、翰香馆、待凤轩、悬瓮寺等。

展陈流线与晋祠游览路线高度统一。展览以陈家息庐为起点,综合介绍晋祠历史、祭祀文化、建筑园林与古树名木等内容。

沿东西向中轴线设置清晰标识与参观流线,观众可依次经水镜台、献殿、鱼沼飞梁等,至圣母殿达到第一个情感高潮。继而北行,参观唐叔虞祠、关帝庙、文昌宫等,了解晋国历史、祠庙风俗与历史人物。

再折向南侧,过南小亭、晋溪书院、浮屠院等,领略人文书院与碑刻艺术,最终以翰香馆作结。展览信息与室外古迹交相辉映,贯通“塑、铸、书、树、母”五大内容,通过科学的导览实现有序观展。

展陈布局方面,序厅设于陈家息庐,终厅位于翰香馆,两座民国建筑经内部改造较好满足了展陈需求。唐叔虞祠、关帝庙、玉皇阁、文昌宫等古建筑区域,以保护为先,采用可移动、便安装的陈列方式。傅山纪念馆、晋溪书院、浮屠院则作为专题展区,深入呈现晋祠核心文化内容。

02

晋与晋祠

各展区主题鲜明、形式多元。

陈家息庐展区,展出晋文化、晋祠文化等。展区第一部分“晋”,以“山守护、水滋养”为主题,艺术场景为主,辅以部分文物展品、浮雕、艺术切片、数字化地图等,展示山西的重要历史时刻,体现山西对中华民族的守护与滋养。展区第二部分“晋祠”,以“相地与布局、祠庙园林、大千物象”为主题,文物为主,辅以沙盘、图板和影像资料,介绍晋祠布局、古建筑、彩塑、古树等内容。

唐叔虞祠展区,作为祭祀唐叔虞的场所,唐叔虞祠是晋祠这个宏伟建筑群的精神起点。在漫长历史中,正是因为叔虞封至唐地,才有晋国及晋地文化。也正是在晋地文化的守护与滋养之下,晋祠才能绵延千载。走入唐叔虞祠,来到晋祠故事开始的地方。

关帝庙、三清洞、玉皇阁等祠宇内,分别供奉着关圣大帝、三清神、玉皇大帝等道教神祇。这些中华文化瑰宝,深入人心,延绵至今,仍绽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关帝庙—三清洞—玉皇阁展区,将这些具有精神标识、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展示出来,延续历史文脉,传承中国精神。

文昌宫—七贤祠展区,将荀子、狄仁杰、王勃、王维、柳宗元、关汉卿等灿若星辰的知名山西文化人物的生平与代表作品以展板形式展示。七贤祠介绍豫让、李白、白居易、范仲淹、欧阳修、于谦、王琼七位与晋祠晋水结下深厚情谊的先贤,昭示着晋祠对中华民族文脉与性格的滋养。

晋溪书院展区,是王氏祭祀之所,将敬祖与育人融为一体,直观展示中华文明中“家”的抽象意涵,既是血缘的纽带,又是教育的开端。

翰香馆展区,以建筑精粹、风景园林、精工绝艺、翰墨纵横为主题,结合晋祠沉浸式影厅,场景为主,辅之以文物、展板、多媒体,展现晋祠内的古建筑形式、古树名木、雕塑铸造、楹联匾额等,展示了晋祠一直以来如何以鲜活的生命力活跃在山西的历史与文化中,既守护了岁月,又滋养了时光。

03

活化与创新

晋祠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亮点突出。

不可移动文物与展陈内容有机融合。晋祠博物馆基本陈列开创了遗址类博物馆展陈的新范式,将散布的遗址内容系统串联,作为展览的主体部分,践行“不可移动文物即展品”的理念。通过建筑实物、遗址现场与文物陈列在展区中的穿插呼应,拓展了空间叙事的深度与张力,变场所短板为独特优势,清晰呈现晋祠在不同时代的变迁,实现物、景、史三者的有机统一。

多媒体技术创新性应用。展览广泛运用AR、VR、互动投影等多媒体技术,打破传统平面观展方式,通过晋祠沉浸式影片等多元形式,构建强交互、高参与、多感官的沉浸环境。观众可深入晋祠历史现场,理解建筑与景观背后的文化价值。

民俗典故活态化演绎。原创话剧《唐风晋韵话晋祠》以晋祠历史传说为蓝本,引导观众回溯晋文化之源。非遗代表性项目在古建实景中展演,实现活态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融合。晋祠庙会通过仪典重现、艺术表演、沉浸互动等形式,将厚重历史与民俗生活、现代表达有机结合,不仅创造性延续传统,更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公众的文化认同与自豪感。

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表示,“万古一脉”晋祠博物馆基本陈列是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的首展,是文物活化利用的创新表达,持续讲好晋阳故事,让大众爱上太原、爱上山西。这场跨越三千年的文明对话,不仅是对晋祠文化遗产的守护与滋养,更是对中华文明根脉的深情致敬。展览以极具感染力的视觉叙事与深厚的学术阐释,引领公众由晋祠文化见三晋风华,由三晋精神溯中华文明,层层递进,打开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维度。

(记者陈辛华

相关内容

思摩尔国际(06969.H...
证券之星消息,10月24日南向资金减持656.57万股思摩尔国际(...
2025-10-25 09:17:55
中央批准,三人履新
近日,重庆、甘肃、陕西有重要人事调整,一起来看—— 重庆 经中...
2025-10-25 09:16:57
摩尔线程、沐曦股份冲刺IP...
转自:中国经营报 中经记者 李玉洋 上海报道 继摩尔线程率过会后...
2025-10-25 09:14:35
江西铜业股份(00358....
证券之星消息,10月24日南向资金减持168.7万股江西铜业股份(...
2025-10-25 09:12:58
原创 ...
特朗普口风突变,关税大棒挥舞中的博弈与算计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
2025-10-25 09:11:39
OpenAI 攻上浏览器“...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余杨 编辑|苗正卿 头图|OpenAI 官...
2025-10-25 09:08:57
原创 ...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帝王,以其雄才大略和...
2025-10-25 09:07:51
《叙州府志》纂修诸贤纪事
清代修志之风盛行,地方史乘的编纂为后世留存了丰富的地方文献。《叙州...
2025-10-25 09:07:23
原创 ...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然而,他的名声远不及他的...
2025-10-25 09:06:53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刘备,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不仅具有远见卓识,更有识人之慧。相比之下,诸葛亮和曹操在这一点上不及刘备。...
原创 古... 古代两军交战时,往往会有专门的士兵扛着军旗,虽然这些旗手手无寸铁,但却几乎没人会主动去杀他们。那么,...
原创 慈... 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动荡时期,清政府开始逐渐依赖汉人来平定叛乱,曾国藩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凭借创建湘军,...
原创 一... 是非分明未必是福 中国人最不欣赏那些过于是非分明的人。三国时期,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与袁尚为了继承...
原创 让... 提到三国时期的美女,大家常常会想到貂蝉,这个角色大多来源于《三国演义》的影响。然而,历史上是否真的有...
原创 西... 一、汉高祖刘邦 刘邦,字季,生于公元前256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在位时...
原创 魏... 魏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谏臣,他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关系,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魏征在643年去世时,64...
原创 汇... 谁能想到,一场看似普通的高尔夫全明星赛,竟藏着中国体育人才培养的颠覆性密码? 当欧巡六冠王托马斯·皮...
原创 努... 努尔哈赤出生时并不显赫,他的祖父觉昌安是一个小部落的酋长,家境并不富裕,也缺乏政治影响力。为了家族的...
原创 这... 1924年,年仅18岁的溥仪在故宫翊坤宫前拍摄了一张穿着民国军装的照片。照片中的他,手握军刀,脚穿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