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一种特殊的女性群体,被称作“天朝女”。她们的存在,直接决定了“天朝女户”的命运——天朝女户可以凭借这些女性的身份获得世袭官职,家族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然而,这份荣耀的背后,却是“天朝女”们的血泪和悲惨命运。每一份权力和财富,都建立在她们无可挽回的牺牲之上。
1398年,朱元璋已经70岁,身体衰老,正躺在床上休息。身旁两位年轻貌美的妃子——翁妃和李淑妃——笑靥盈盈地侍奉着他,屋内氛围温暖而宁静。忽然,朱元璋开口问她们:“能久侍朕乎?”
此时的朱元璋年迈,但他问的却是能否长期服侍自己的问题,这让人颇感意外。翁妃只有20岁,正值芳华,而她自14岁入宫,经历了后宫百花争艳,能脱颖而出,自然不凡。面对皇帝的提问,翁妃虽然不完全明白其中意图,却本能地答道:“臣妾愿意永远服侍您!”李淑妃见状,也随之附和。
翁妃的回答并非随口而言。一方面,她深知皇帝的话不能轻易否定;另一方面,她也一度怀疑朱元璋的问话是否暗示殉葬的意思,但她宁愿相信,这只是皇帝的随口询问。于是,回答完毕后,她便如常侍奉着朱元璋。李淑妃则只是模仿着翁妃的表情,也没有多想。
翁妃之所以受到朱元璋宠爱,有着深厚的背景。她原是蒙古弘吉剌部精心选出的女子,容貌出众,才艺兼备。14岁入宫便得宠爱,六年下来,宠爱非但未减,反而愈加深厚。朱元璋当年读《元氏》史,看到蒙古部落强盛的历史,便想着通过联姻拉近关系,翁妃因此入宫。
然而,朱元璋真正的意图并非只是询问,她们的命运早已被安排。翁妃后来得知,朱元璋下令恢复殉葬制度,名单上包括了40多位嫔妃,她的名字赫然在列。这消息如晴天霹雳,令她当场昏倒。其他嫔妃亦惊恐不已,她们既不甘心殉葬,又不敢表露不情愿,稍有违抗,恐怕连家人都难逃牵连。
直到朱元璋驾崩,她们才借机痛哭,宣泄多日压抑的情绪。然而最终,她们还是被太监架上小凳,头上悬挂三尺白绫,随小凳被踢飞,生命就此结束。宫中再次归于寂静,40多条年轻生命仿佛从未存在。她们因此被称作“朝天女”。
古代对皇帝死后的描述多有粉饰,“龙驭上宾”象征乘龙升天,“朝天女”意指朝见天帝的女子。无论如何修饰,这些年轻女性的生命已被无情夺走。官方宣传说,她们是因不舍皇帝而自愿殉葬,其残酷真相被掩盖成“殉情”,令人唏嘘。
为了安抚殉葬家属,明朝廷设立了“恩赏”制度。殉葬的天朝女家族,即“天朝女户”,可获世袭官职,例如锦衣卫的百户、千户等职位。理论上,这意味着天朝女户全家子孙可以永享富贵。然而,实际情况远不如此理想。为了维护皇权,朱元璋屠戮功臣,丹书铁券也难以保全,更别提普通的世袭小官。
随着时间推移,朝天女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些世袭官职往往只能维持三代,长期传承几乎不可能。而且,这些职位多半不被锦衣卫同僚接纳,因大多数官员本身有家族背景,朝天女户往往面临排挤和冷遇。
因此,虽然朝天女换来的官职看似荣华,但其背后却是无尽的悲哀。世人一谈及此,不禁色变——宁可全家平安,也不愿换来这样以女儿性命为代价的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