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祖祖辈辈都靠种地主刘德的田地勉强糊口。天公不作美,在他年少时,家里遭遇了旱灾、蝗灾和瘟疫,父母和兄弟姐妹相继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朱兴盛两人。
元朝末年,蒙古人地位极高,即便杀了人也只需赔偿一头驴,人心自私冷漠。朱氏兄弟连温饱都难以解决,更没有钱为亲人安葬。古人讲究入土为安,如果亲人尸骨曝于荒野,是极大的耻辱。兄弟俩只好去求地主刘德,希望能借些银两买棺材安葬父母和兄妹。可刘德认为钱可能收不回,把他们赶了出来,朱元璋和二哥眼睁睁看着亲人的尸骨,痛哭不已。
幸好,同乡刘继祖看在眼里,心地善良。他请朱元璋兄弟进家吃饭,安排了土地,让朱家亲人得以入土为安。朱元璋和二哥感激不尽,处理完丧事后各自逃命。
多年后,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成为一国之君。对于当年施以援手的刘继祖,他心中铭记不忘。据《万历野获编》记载,他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并让其子孙世代与明朝共享荣华富贵。朱元璋内心感慨:“尔发仁惠之心,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可见,他对恩人的善行始终怀有敬意。
而对于地主刘德,朱元璋的态度则截然不同。当年刘德冷漠无情,但当两人重逢时,朱元璋并未报复,反而赏赐良田、免除赋税,还宽慰他说:“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朱元璋明白,当年刘德并不知道他将来会成为皇帝,因而给予谅解。
这件事显示,即便是以铁血闻名的朱元璋,也有柔情的一面。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平日多行善举,也许有一天,这份善意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