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被公认为卓越的军事天才,他指挥的战争几乎没有失败过,军事才能无人能敌。那么,有谁能在军事上替代他呢?答案几乎是没有人。然而,在历史上,毛主席曾两次提议由他人代替自己指挥军队,而这个人正是被誉为“军神”的刘伯承。
第一次发生在1929年。当时,朱毛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在赣南一带进行游击战。红军面临敌人重重包围,战况异常艰难,既没有党组织支持,也没有群众支援,情况非常复杂。4月1日,毛泽东等人收到中央发来的“二月来信”,要求将红四军分散隐蔽,且要求朱毛两人离开队伍。毛泽东并不希望红四军分散,更不愿离开队伍,但考虑到党中央的指示,最终还是在回信中表示:“如果中央因其他事务需要让朱毛二人换工作,望尽快派得力之人接替。我们的建议是,刘伯承同志可负责军事工作,恽代英同志负责党务和政治,两人若能派来,胜过我们。”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推荐刘伯承接替自己指挥红四军,并且表示刘伯承能够“胜过我们”。由此可见,毛泽东对刘伯承的军事能力非常看重。
由于形势的变化,朱毛很快在赣南闽西地区打开了军事局面,党中央也未再要求朱毛离开红四军,因此刘伯承和恽代英接替的计划没有实施。
两年半后,毛泽东再次推荐刘伯承接替自己。这次的背景是,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取得了三次反“围剿”胜利,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1931年9月26日,毛泽东根据敌人的第四次“围剿”动向,发布了《在敌人尚未大举进攻前部队向北工作一时期的训令》,但苏区中央局负责人认为毛泽东的这一命令没有充分考虑党的领导机关,于是决定在10月召开宁都会议,批评毛泽东的“错误”,并撤掉了毛泽东的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宁都会议结束时,毛泽东提出:“如果刘伯承当总参谋长,我才放心离开红军。”当时,刘伯承刚从苏联留学归来,担任红军学校校长。毛泽东的提议让不少参会人员感到困惑,因为在他们眼中,刘伯承不过是一名书生,似乎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毛泽东对刘伯承的信任无疑让人肃然起敬。
最终,苏区中央局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任命刘伯承为红军总参谋长,接替毛泽东负责军事指挥。事实证明,毛主席的推荐是完全准确的。
当刘伯承接任总参谋长后,蒋介石发起了第四次“围剿”,并集中40万兵力与红军在黎川展开决战,红军只有7万兵力,形势非常危急。在此情况下,刘伯承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战术:让红军主力佯攻南丰,以此吸引敌人增援,从而伺机歼灭敌人。朱德、周恩来采纳了这个建议。红军主力西渡抚河,佯攻南丰,蒋介石得知红军围攻南丰,急忙令黎川部队增援。红军仅在南丰待了两天,便向黄坡方向转移,在途中成功伏击并全歼了敌人三个师,甚至活捉了三个师长,迫使敌人纷纷撤退。
最终,红军再次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刘伯承的军事才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也让许多人对他刮目相看。
这一事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中有详细记载,该书自出版以来已经成为畅销书,销量过百万,并曾在中国军事图书排行榜上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