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致力于恢复国家的秩序、发展经济、减轻百姓负担、倡导节俭、勤政爱民,并创造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历史上对他有诸多赞誉,王夫之曾称“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然而,公元57年2月,刘秀去世,享年63岁,谥号“光武”,庙号“世祖”,葬于原陵。那么,刘秀去世后,他的11个儿子都有什么结局呢? 一、刘彊 刘彊是刘秀的长子,母亲是废后郭圣通。建武二年(26年),刘彊被立为太子。但在建武十七年(41年),由于生母郭圣通被废除,刘彊决定审时度势,主动辞去太子之位。建武十九年(43年)六月,刘秀将他降封为东海王。刘彊在永平元年(58年)去世,享年34岁,谥号“恭”。尽管失去了太子的位置,但他还是得以善终。 二、刘辅 刘辅是刘秀与郭圣通的次子。建武十五年(39年),他被封为右翊公,建武十七年(41年)封为中山王,建武二十年(44年),进一步升封为沛王。刘辅在汉章帝元和元年(84年)去世,谥号“献”。 三、刘英 刘英是刘秀与许美人的儿子。建武十五年(39年),他被封为楚公,建武十七年(41年),进爵为王。然而,由于母亲许美人并不受宠,刘英所封的楚国相对贫弱。永平十三年(70年),刘英被指控与王平、颜忠等人勾结,图谋不轨。汉明帝因此废除了他的封号,并将他流放到丹阳泾县。次年(71年),刘英在流放地自杀。 四、刘庄
刘庄是刘秀的第四子,母亲为光烈皇后阴丽华。尽管他不是长子,但由于母亲地位的影响,刘庄最终成为了太子。中元二年(57年),刘庄即位为帝,成为东汉的第二任皇帝。刘庄在位期间,致力于安抚百姓、兴修水利、清明政务,使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被称为“赫赫盛汉”。他与其子汉章帝的治理并称为“明章之治”。刘庄在永平十八年(75年)去世,享年48岁,庙号“显宗”,谥号“孝明皇帝”。 五、刘康 刘康是刘秀与郭圣通的儿子,封为济南王。刘康去世后,谥号“安王”,其子刘错继位成为济南简王。 六、刘苍 刘苍是刘秀的第六子,母亲为光烈皇后阴丽华。建武十五年(39年),他被封为东平公,后来多次被加封为东平王。刘苍在汉明帝即位后拜为骠骑将军,参与了辅政。汉章帝即位后,刘苍获得更多宠爱。建初八年(83年),刘苍去世,谥号“宪”,史称东平宪王。 七、刘延 刘延是刘秀的儿子,封为淮阳王。刘延在任内参与了图谶事件,导致他被迁为阜陵王。尽管多次涉及不满和谋反,汉章帝并未立即处死他,反而最终恢复了他的王位。刘延在阜陵王位上享有较长时间的任期,直到89年去世,享年较长。谥号“质王”。这一事件显示出东汉初期皇帝相对宽容的态度,使得刘秀的许多儿子能够有一个较好的结局。 八、刘荆 刘荆是刘秀的第九子,母亲为光烈皇后阴丽华。刘秀去世后,刘荆曾企图鼓动东海王刘彊起兵反叛。事件败露后,汉明帝为了同母兄弟情谊,将其秘密处理。但刘荆并未悔改,后来在永平元年(58年)被封为广陵王,前往扬州任职。永平十年(67年),他因实施巫蛊之术被揭发,最终因罪自杀,谥号“思”。 九、刘衡 刘衡是刘秀与光烈皇后阴丽华的儿子。建武十七年(41年),他被封为临淮公,但年幼时就去世,谥号“怀”,无子嗣。 十、刘焉 刘焉是刘秀的儿子,封为中山郡。刘焉于90年去世,谥号“简”。 十一、刘京 刘京是刘秀的第十一子,母亲为光烈皇后阴丽华。建武十五年(39年),刘京被封为琅琊公,建武十七年(41年)升封为琅琊王。刘京在建初六年(81年)去世,谥号“孝”。 从这些皇子们的结局来看,尽管刘秀的皇位继承之路充满了波折,但大多数儿子都得到了相对平稳的结局,这也反映了刘秀治理国家的宽容与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