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成为世界霸主,靠的主要是四大法宝:科技、军事、金融和软实力。虽然很多人批评美国,但无人怀疑它的强大。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美国几乎无人能敌,成功削弱了四个“世界老二”。基辛格曾说,第五个世界第二将可能反过来挑战美国的霸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因为前四个老二自身存在问题,而第五个国家既团结又独立。
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是一个导火索,最终让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霸主。这场危机看似小,却引爆了全球反殖民浪潮。二战后,英国虽然国力大不如前,却仍掌控大量财富,就像生病的兔子却坐拥广阔草原。英国妄自尊大,看不起苏联,也不服从美国命令。美苏都盯着英国,等待机会将其打回原形。
这时,中东的埃及出现了一位强人——纳赛尔。他从小立志赶走英国殖民者,最终和青年军官推翻旧王朝,掌握政权后,准备收归国有苏伊士运河。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宣布国有化苏伊士运河,这触动了英法的利益。英法怒不可遏,调兵遣将准备武力干预,而美苏则站出来,推动和平解决危机。
纳赛尔在美苏支持下,坚定了反抗殖民者的信念。虽然英法联军入侵埃及,埃及实力有限,但美苏联合施压,使英国最终无法继续维持霸权。此役后,英国首相辞职,标志着殖民时代的落幕,也让美国和苏联成为全球舞台的主角。纳赛尔则成为中东民族主义领袖,石油作为武器的力量被世人认识。
美国的软实力在全球尤其有效。它通过媒体、美化生活方式、舆论战和文化输出,对苏联和东欧国家施加影响。美国用“宣传画饼”的方式,让苏联民众向往西方生活,从内部瓦解对手。同时,美国也在东欧推动颜色革命,培养反对派,利用内部矛盾削弱社会主义阵营。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行开放改革时,这些早已布局好的反对力量浮出水面,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不仅如此,美国在经济和金融上同样施压。上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腾飞却依赖美国市场。通过《广场协议》,美国让日元大幅升值,使日本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价格优势。日本虽经济发达,但金融和政策都受美国控制,无法真正独立。
进入90年代,欧盟崛起成为潜在挑战,但内部团结不够,美国利用战争、制裁和舆论操控,使欧洲经济受损。俄乌冲突和中东难民危机都被美国用来影响欧洲决策。欧洲想独立自主,面临巨大困难,“白左圣母”的理念和美国操控的舆论,使其政策空间受限。
总体来看,美国通过科技、军事、金融和软实力,将英国、苏联、日本、欧盟这四个世界第二打压得失去自主,至今仍牢牢掌控全球格局。而东方大国的崛起,若坚持独立自主和内部团结,将可能成为第五个世界第二,实现真正的复兴。美国的手段虽然多样,但只要看清其策略,不被虚华所迷惑,就能抵御其霸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