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因睢水而得名,淮阳则因淮河而名。历史上两地都靠水系成就一座座水城:睢县有汴河,淮阳有鸿沟,睢县的北湖被人叫作“凤城湖”,淮阳环城湖则常被称作“龙湖”。这两座豫东重要的水城都自称“中原水城”,但睢县抢先注册了这个名称的商标,凸显了它的自信。
豫东的睢县和淮阳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像是一对难兄难弟:同处豫东、历史地位与知名度都不算高。下面就用更简单的方式,梳理它们各自的历史文化要点,帮助大家看清两地的脉络。
首先谈谈传统神话与历史渊源。中国古代最出名的两位神祗,女娲和伏羲,常被人们提及:女娲补天,伏羲绘制八卦,成为“人祖奶奶”“人祖爷”的称呼。传说中,女娲在承匡山(今天的匡城一带)诞生,伏羲则在今天淮阳一带定都,创作八卦,并留下重要的祭祀与 relic。淮阳一带还留有太昊伏羲陵等庙宇,影响深远。睢县与淮阳在这样的神话与祭祀传统中,逐渐与龙凤等吉祥符号产生联系。
关于凤與龙的象征,睢县被传有丰富的凤文化,被视作凤鸟展翅的风水宝地;而睢县的北湖又被俗称为凤城湖。另一方面,淮阳的环城湖则多被人称作龙湖,龙凤两种图腾在两地的地理命名与民俗中相互呼应,形成一种独特的地方意象。
睢县在历史物产方面也颇有名气。古代睢县以丝绸著称,传说这里是嫘祖的故乡,桑蚕之事在东方极具代表性;到了西汉时期,睢县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海内外,成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载体。淮阳则以泥泥狗等生殖崇拜的文物传统而别具一格,被视作古代生殖崇拜的物证,和祖先祭祀有着某种联系。
在睢州一带,自然也有“君子之城”的文化印记。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梁宋之地重厚多君子,有先王遗风的气质。睢州在历史上出现过宋父子的状元、元兄弟三进士、以及清代三代翰林等,这样的人才聚集在河南省内仅次于开封、洛阳,形成了千百年不断的文脉传承。郑重地说,睢州长期保持着较高的人才密度和文化氛围。
再谈“地市中心”的历史线索。陈州因为包拯(包公)放粮的故事而广为人知,千年来一直是豫东的中心城市之一,尽管后来走向衰落。反观淮阳,历史上出过不少进士,到了清代,淮阳籍进士7名,睢州则有65名,反映出两地在科举体系中的不同命运。尽管如此,陈州作为区域中心,虽然后势下降,却始终未彻底消失,保持着地域记忆。
总体来看,睢县与淮阳确实是“难兄难弟”。睢县曾经是豫东较为贫困的县份,名气也不算很高;而淮阳则在行政区划调整中,变成了周口市的淮阳区,成为了更大区域的一部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历史变迁在这里尤为直观。希望未来豫东的重镇——睢州、陈州等地,能够重新焕发光彩,书写新的繁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