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历史上哪个皇帝立太子的次数最多,唐高宗李治一定榜上有名。
一般的皇帝,可能立了一个太子,废了或死了之后立第二个太子,格外倒霉的又立了第三个。
可是李治一生当中,立了整整4个太子!
而且这4个太子全是活着的时候受封的,没有一个是去世后追封的。
更别提,这4个太子无一善终!
本文我们就来看看,李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太子,这些太子是被废了还是造势了。
他们又为什么没有一个有好结局。
李治一共有8个儿子,其中估计有4个都是他当太子的时候生的。
长子李忠的母亲,既不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王皇后和萧淑妃,更不是武则天。
他的母亲刘氏,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宫人。
可即便如此,这也是李治的第一个儿子。
当上了爷爷的李世民特别高兴,在宴会上亲自跳舞庆祝。
贞观二十年,李世民册封李忠为陈王。
这也是李治的儿子当中,唯一一个被李世民亲自册封为王的。
可是李治登基之后,并没有任何册封或者追封李忠生母的记载。
可见李治对李忠的母亲没什么感情,宫人刘氏能生下李治的第一个儿子,可能仅仅是因为他是李治最初宠幸的女人。
李忠能当上太子,也不是因为他是长子,而是因为一个女人,那就是李治的原配王皇后。
王皇后虽是李治的原配,却并不得宠,还一直没能生下儿子。
为了和有儿子的宠妃萧淑妃抗衡,王皇后在发现李治和武则天的私情之后,就把感业寺的武则天接回了宫。
然而她想不到,武则天是一个比萧淑妃更可怕的对手,回宫之后很快就生下了儿子李弘。
以至于之前敌对的王皇后和萧淑妃,都因为共同的敌人而成了同盟。
王皇后没有儿子,始终是硬伤。她的舅舅给她出了一个主意:李治的长子李忠,生母出身低微,王皇后不如收养李忠,给他嫡出的身份。
而后他又去劝说长孙无忌,最终成功说服李治,立王皇后的养子李忠为太子。
这一年的李忠,还不到10岁。
李忠的养母王皇后很快就在和武则天的宫斗当中败下阵来,并被废黜。
武则天成为李治的新皇后。
这下子李忠可就成了武则天的眼中钉肉中刺。
大臣们适时上书,说李忠不是嫡子,武则天的儿子李弘才是嫡子,李忠应该给李弘让位。
13岁的李忠就这么被废了,降为梁王。
这样的成长环境让李忠的心态逐渐扭曲,甚至经常穿妇人的衣服来防备刺客。
李治实在看不过去,把他废为庶人。
武则天依然不肯放过他,指使大臣诬告李忠要造反。
李忠就这样被亲生父亲李治赐死,年仅22岁。
李治甚至无情到不为他收尸,还是第二年武则天的儿子李弘看不下去了,上书请求收葬李忠,李忠才得以入土为安。
李忠被废之后,武则天的长子,年仅4岁的李弘成为李治的第二任太子。
李弘大约是李治最爱的儿子了。小小年纪父母就开始为他铺路,8岁就监国,10岁就率领团队编书。
等他长大之后,李治带着武则天去洛阳,留太子李弘在长安监国,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然而随着李弘年纪渐长,他和母亲武则天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当李弘到了娶妻的年龄的时候,李治为他定了一个以美貌文明的太子妃杨氏。
可是即将成婚之际,武则天的外孙贺兰敏之却强占了杨氏,以至于杨氏自尽身亡。
而武则天居然包庇贺兰敏之,这件事不了了之。
又有一次李弘在宫里发现武则天的情敌萧淑妃留下两个女儿,年纪很大了还没嫁人。
他当即上书李治,请李治为两个姐姐指婚。
这无疑是在打武则天的脸。
上元二年,李治武则天巡视洛阳的时候,难得把李弘也带在身边。
然而李弘居然在洛阳的合璧宫暴病身亡,年仅24岁。
李治悲伤之下,追封李弘为“孝敬皇帝”。
这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父亲追封儿子为皇帝的案例。
然而千百年来,李弘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
很多人相信他是被亲生母亲武则天毒杀的。
因为武则天野心勃勃,和李治二圣临朝,而李弘逐渐成熟,又和武则天起过不少冲突。
等到太子成熟到可以处理朝政的时候,武则天还有什么理由为李治分担朝政呢?
这种猜测也并非空穴来风。唐朝的著名宰相李泌就曾对武则天的曾孙唐肃宗说,李弘是被武则天毒杀的。
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李弘本就体弱多病,就连李治自己写的碑文都说他是病逝的。
在有更多考古证据之前,李弘的死因估计只能说千古之谜了。
但他无论是24岁病逝,还是被母亲武则天毒杀,都算不上善终。
要问武则天这几个孩子,最不受重视的是谁,当属武则天的次子李贤。
李贤出生在李治代武则天去李世民的昭陵祭拜的路上,把武则天折腾得够呛。
他又是一众孩子当中的次子,哪怕是在普通家庭也容易受忽视。
所以无论是李治还是武则天,对他的感情都最浅。
不过李弘去世之后,他依然凭借活着的嫡子当中年纪最大的身份,成为李治的第三任太子。
他的悲剧也由此开始。
武则天的野心越来越大,偏偏李贤又身体健康,能力出众,完全可以为李治分担朝政。
武则天头疼之际,李贤又开始组织人注释后汉书。
后汉书是东汉的史书,而东汉的显著特点就是太后与皇后干政、外戚势大。
在武则天眼里,李贤此举简直是在警告武则天,退回后宫去,不要再牝鸡司晨。
皇宫里很快就传出一条对李贤极度不利的流言:李贤不是武则天亲生的儿子,而是武则天的姐姐和李治偷情所生!
其实以事后诸葛亮的眼光来看,唐朝的皇帝和大姨子生个儿子没有什么遮遮掩掩的必要。
而且如果李贤不是武则天的儿子,哪里轮得到他当太子。
但是身在局中的李贤却一下子慌了神。他立刻联想到自己在兄妹五人当中的确是最不受重视的。
更别提留言沸沸扬扬,李治和武则天却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没有辟谣。
这样子李贤和武则天的关系愈发紧张。
李贤当了5年太子后,武则天派人揭发李贤在东宫私藏铠甲,有造反嫌疑。
李治还想把这件事轻轻揭过,武则天义正词严地要求李治秉公处理,李贤由此被废,被很快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
李治去世之后,武则天担心李唐的支持者有人借李贤的前太子身份起事,就派人去逼迫李贤自尽了。
这一年的李贤,年仅31岁。
李贤被废之后,武则天的第三子李显很快接力成为太子。这也是李治的第四任太子。
武则天的长子李弘4岁就成为太子,精心培养。而李弘身体不好,所以李贤也常年是备胎。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太子之位能轮到李治的第7子、武则天的第3子李显。
李显从小就是个纨绔子弟,哪里学过怎么处理朝政,即便他当上太子之后李治加紧培养,也晚了。
他只当了3年太子,李治就去世了。他急匆匆地被推上皇位。
李显虽然没什么本事,对权力却有自己的想法,知道朝政大权要牢牢掌控在自己这个皇帝手里。
可是他给李治守孝结束之后,举目四望,却发现武则天早已先下手为强,朝堂上早就急诊上是武则天的人了。
李显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妻子韦后的娘家人身上。他想提拔韦后的父亲当宰相,被拒绝之后,脱口而出一句气话:别说区区宰相了,我就算把天下给他又如何?
武则天当即抓住把柄,以他守不住祖宗基业为由把他废黜,改立他的弟弟李旦为皇帝。
李显被废之后,先后被贬到均州和房州14年之久。
期间他受尽惊吓,每次武则天从京城派人看他,他就以为来要他的命的,紧张得要自尽。
要不是妻子韦后和他相依为命,他恐怕挺不过去。
在此期间他的母亲武则天废了他的弟弟李旦,登上了皇位,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女皇帝。
武则天开始思考百年之后把皇位传给谁,思来想去还是把李显召回了京城当太子。
这并不是李显的解脱,而是另一段提心吊胆生活的开始。
他最爱的嫡长子李重润,以及爱女永泰公主,仅仅因为被告状说武则天男宠的话说,就被处死。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6年,武则天病重之际,大臣们发动宫变,又把李显扶上了皇位。
李显第二次成为大唐皇帝。
李显重新登基之后,并没有像大臣们期盼的那样清算武家人。
因为他意识到,自己被贬14年,回到京城后再武则天眼皮底下也没办法发展势力,作为皇帝可以说是势单力薄。
所以他为了掌控朝政,反而和失意的武家人达成联盟,武家再鼎盛一时。
他的妻子韦后失去了唯一的嫡长子后,野心逐渐滋长,想自己当女皇,想扶爱女安乐公主当皇太女。
他的弟弟李旦和妹妹太平公主因为扶他登基有功,也分别被封为安国相王和镇国太平公主,权势鼎盛。
李显就是在这样的暗流涌动当中,仅仅当了5年皇帝就突然去世。
主流的史书基本上说他是被想当女皇的妻子韦后和想当皇太女的女儿安乐公主毒杀的。
李显一去世,韦后就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
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看不下去,发动宫变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扶李旦登基为帝。
李显一脉就此终结。
说来也讽刺。
李治一辈子一共有8个儿子,其中有4个当过太子。
这4个太子当中,李弘去世之后被追封为皇帝,李显当过两次皇帝。
可是最终得到帝位的,却是没有当过一天太子的幼子李旦。大唐的皇位最后在李旦的后代中传了下去。
说起来李治的这4个太子结局悲惨,都和武则天脱不了干系。
李忠和李贤直接因武则天而死,李弘有被武则天杀死的嫌疑,李显则是在武则天的折腾下半生悲惨。
要知道这4个太子有3个都是武则天的亲儿子。
武则天心狠手辣可见一斑。
或许也是因为狠辣,才能成为唯一的女皇吧。
你觉得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