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志强是三野出身的政工将领,解放后转入海军任职。和许多同军衔的将领相比,他在晋升为大军区副职的路上走得更慢,直到八十年代初才逐渐进入正兵团级以上的领导序列。
1956年,华东海军改为东海舰队,陶勇担任司令员,康志强任政委。这个舰队是正兵团级单位,下辖约15万部队。东海舰队成立最早、海上作战经验最丰富,但在六十年代初发生的一些事情,可能对两位主官的规划产生了影响。
1959年12月,舰队内发生了一起海上安全事故,造成伤亡,压力很大。上级甚至考虑让吴瑞林接替司令员,提出让陶勇调任海军副司令。但陶勇坚持“自己跌倒就要自己爬起来”的原则,最终军委和海军党委决定暂时让他们继续在原位工作。
1960年和1962年,东海舰队出现了飞行员驾飞机投敌的事件,给舰队造成极大震动。政治部主任李长回忆说,这些政治事故暴露出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问题。为了扭转局面,上级下决心整顿基层,从师级以上的政治机关抽调大量干部到基层蹲点,帮助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1962年,军委派检查团赴东海舰队调查,发现根本原因是政治工作没有放在第一位。当年上级把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刘浩天调去担任政委,康志强则被调往海军学院担任政委。这一年起,康志强在海军学院工作了十余年。
1975年,康志强由海军学院调任北海舰队副政委、政委,北海舰队是三大舰队中成建时间最晚、战斗经验和水平相对薄弱的一个。
1980年,舰队司令饶守坤调到济南军区担任司令,北海舰队的工作由康志强继续支撑,舰队领导班子较多,设有六位副司令、三位副政委,领导架构相对庞大。
同年7月至10月,北海舰队(文中亦被称为“北京舰队”)连续发生三起政治事故。副政委李长如回忆:10月5日,一名士兵发动爆炸,造成伤亡,舰队震动很大。党委因此召开多次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决定加强基层建设,强化对政治事故和责任事故的预防。
1981年,康志强被提升为海军副政委,原舰队政委李长如接替成为政委。这一升迁和前期的政治事件或许有一定联系,但也只是其中一种可能。与1960年前后上级让陶勇出任海军副司令的情形相似,这一次并非完全没有偶然性。
作为开国中将,他的职业生涯在七十年代多为大军区副职之外的岗位,但八十年代初终于进入正兵团级以上的领导层。海军与空军的晋升通道相比陆军要窄:陆军有较多的大军区级单位和兵团单位,晋升到大军区副职并非难事;而海军和空军只有一个“大军区单位”,下面多为各自的兵团单位,如北海、东海、南海舰队。这样的体制决定了晋升到大军区副职并不容易,因此康志强长期未能达到大军区副职的原因之一,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结构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