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1939年日军狼狗部队无人可挡,董翰良灵光一闪:怎么把它给忘了?
序言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在我国国土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了提高战斗力,他们不仅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细菌战”,还组建了一支由狗和狗组成的军队。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狼 犬部队的出现令我军抗日部队大为头痛,对此情况,与犬有缘的董翰良十分苦恼。“我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
这个“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又能不能扭转狼犬大军的颓势?
编辑搜索
日本人称之为“狼狗部队”
抗日战争的时候,日本人经常牵着体型庞大,凶残无比的大狗,在村子里到处乱窜,这些大狗就是日本人的军犬,狼青。
1939年,可怕的狼犬部队,即日本关东军,在北京成立。这支狼犬小队大部分都是德国牧羊犬。他们特意从日本调过来几个驯犬师,养了数百只狼犬,其中就有数百只之多。
青狼犬的攻击性很强,但是日本军队却没有这种感觉,为了激发它们的血性,锻炼它们的撕咬能力,他们抓了很多平民,用来训练它们的。
编辑搜索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几百名中国人死在了它们的撕咬之下。这是一种灭绝人性的手段,被送上了战场,提升了他们的战斗力。
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些狗,士兵们穿着士兵的衣服,与军犬厮杀,让士兵们下意识的对穿着士兵制服的人产生敌意,然后将士兵们关在一起。
这样的训练,每天都在进行,训练的地方,到处都是惨叫,到处都是鲜血,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编辑搜索
1959年,被抓去当厨师的马振山回忆说,那些日本士兵根本就没把他们当人看,他亲眼看到他们的狗吃人,那血腥的一幕,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由于军备不足,我军利用地形优势,采取游击战术,往往打日本军队一个措手不及。但在恶犬的帮助下,我们的游击战术并不奏效。
狼犬小队拥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嗅觉,听力。因为狼犬的存在,日本军队经常带着狼犬四处搜索,我军在这些狼犬身上吃过不少亏。
编辑搜索
日本人屡次得逞,不禁让我军连这些狗也怀恨在心。
这些狼犬训练有素,凶残无比,如果是普通的狗去和它们战斗,结局可想而知,但这些青狼都是野性难驯的品种,这让中国的抗日部队很头疼。这时,有人想起了董翰良,第一时间联系他,希望他能想出解决的办法。
战士所说的董翰良是谁?
编辑搜索
驯狗师董翰良。
董翰良生于1887年,生于浙江省,从小就跟狗走得很近,整天跟狗在一起,吃饭睡觉的时候,也会学着各种狗吠,出去喊一声,就能叫来好几条狗,村里人都称他为“狗状元”。
由于与狗的缘分,1912年在恩师王承先的资助下,他考入北京警官学院警犬科,毕业后又远赴日本。
由于当时日本警犬科尚未得到重视,教学资源也不多,于是他又被日方派往德国进修,学成之后,日本方面又把他留了下来。
编辑搜索
一九二五年,董翰良回国。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七年间,董翰良曾任江苏省民政厅捕犬训练班的主任、南京中央警察学院警犬队的技术科长。
董翰良得知事态紧急,便开始学习日本军犬的作战方式。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董翰良就知道灰狼的厉害,这是一种攻击性极强的犬种,再加上日本人的特殊训练,战斗力不容小觑。
编辑搜索
有人提议,用迷|药把它们弄晕。如果不是训练过的话,灰狼还有可能被骗过去,但训练有素的灰狼,是绝对不会吃陌生人给的东西的。
也有人提出要开枪,但这根本就不现实。青狼的速度非常快,在这个时代,想要击中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董翰良左思右想,觉得只有用狗来对付一条狗,才有可能成功。不过,狼青犬如此强大,什么狗可以与之匹敌?
编辑搜索
一筹莫展的时候,几个人聚在一起聊天,聊起了董翰良的家乡,引起了董翰良的注意。家乡?电光石火间,董翰良恍然大悟:“对了,我怎么忘了他!”
到底是谁,能让董翰良如此激动?这是怎么回事?这才是制胜的关键吗?
编辑搜索
板凳狗首战告捷
说起家乡,董翰良突然想到了自己家乡的“板凳狗”,那是一种矮脚狗,别看它平日里温顺,可实际上却有着极强的领地意识,一旦受到威胁,它就会反击。
板凳狗虽然不一定能打得过日本的郎青,但至少也能打个平手。这可把董翰良给急坏了,为了增加胜算,董翰良直接回了老家,召集了一大批狗腿子,开始了特训。
编辑搜索
板凳狗的个头本来就不大,所以董翰良专门为它们量身定做了一套“咬喉”的战术。只要一口咬住对方的咽喉,一击必杀。
经过董翰良的特殊训练,这些替补很快就派上了用场。日本人气势汹汹地再次派出青狼,向我军进犯。
编辑搜索
日本人怎么也没想到,我们竟然派出了一支由板凳犬组成的军犬小队。军犬之争才刚刚拉开序幕,日本军方自然嗤之以鼻:就这条狗,也敢跟高猛的狼青斗?这也太看得起自己了吧?
但下一刻,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发生了:受过专门训练的板凳犬,在遇到狼青的时候,直接使出了“咬喉”的招数,直取狼青的脖子要害。
虽然狼青人多势众,但板凳狗们丝毫不惧,没有一人退缩!如此凶悍的打法,让恶狼小队的队员们都有些忌惮了。
编辑搜索
青狼犬被打得节节败退,战斗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板凳狗完好无损地回来了,而对方的猎犬却在一开始就身受重伤,剩下的则四散奔逃。
日本的部队自然是不信,自己所向披靡的狼狗战队竟然失败了?这一定是个意外!可之后的几次战斗,狼青战队都以完败告终,日军部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抗战部队也训练出了可以战斗的军犬。
军犬之间的交锋
日本部队自然是不想就这样认输的,他们的驯狗师也并非徒有虚名,很快他们就发现了板凳狗的战术是“咬喉”,既然如此,那我把狼青犬的脖子保护起来不就好了?
说干就干,日本的士兵给每条军犬的脖子上,都套了一个用铁制作而成的套圈。这个方法也确实起到了效果,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板凳狗都无法对狼青犬一击致命,所以板凳狗战败了。
董翰良时刻关注着战局,板凳狗的失败,让他意识到,当初的战术已经不起作用了。
董翰良不禁在想:脖子被保护住了不能咬,那么狼青犬的腹部呢?狼青犬的防御能力不足,它们四肢细长,最薄弱的地方就是腹部了,根本毫无防备,不妨就从这里入手。
董翰良当即改变了当初的“咬喉”战术,重新训练板凳狗。这次的训练,它们的攻击位置由脖子变成了腹部。果然不出所料,板凳狗再次扳回局面。
日军也是反应迅速,对狼青犬们安排了新装备。上次为了保护脖子弄了个铁套圈,这次的更夸张,竟然直接给它们穿上了“铁裤衩”!
不过就算是这样,狼青犬们也没有从板凳狗身上讨到好。随着狼狗战队们战败的次数越来越多,日军意识到它们对于前线战斗的作用不大了,所以也就慢慢的忽视了它们,只让它们进行一些搜寻、追踪之类的任务。
与狼青犬境遇不同的是,板凳狗在战场上一战成名,犬中“封喉王”实至名归。这次的军犬之战,由“板凳狗”的胜利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随着我军抗战的不断胜利,被俘虏的日本军犬也不在少数。那么这些日军军犬是怎样处置的呢?
被俘军犬归去何处?
随着我国抗战的不断胜利,除了大量日军的缴械投降,那些跟随日军为非作歹的日本军犬也被我方关了起来。当时京津宁沪等地的军犬都由国军接手。
这些日本军犬的种类还不少,而且还大部分都是优等犬。这些军犬并不理解自己所做之事有多么残忍,对于它们来说,只是听从了命令而已。面对这些被日军利用的军犬,自然舍不得将它们都处死。
当时就有国军与投降的敌军商议,由他们战败方派出人手,配合国军训练、饲养,让这些军犬弃暗投明、为我国效力。每天都有人精心的喂养它们,还有兽医24小时陪护。
这样精心的喂养、训练持续了两个月之后,国军的饲养员将两只看起来比较温顺的军犬放了出来,想要看看成果如何。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却令人后怕不已。
在这两条军犬被松开链子的那一刹那,温顺的外表瞬间被撕得粉碎,它们迅速地扑向饲养员,尖锐的牙齿狠狠地撕咬着饲养员的手臂,若非日方的饲养员及时制止,饲养员很有可能就丧命于此了。
之后的日子里,又换了不少的训犬专家,却依旧不能驯服它们,反而还将训犬员咬的到处伤痕累累。
这难以驯服的日方军犬,令国军的训练员都忌惮不已。后来日方的训练员也随着日军一起撤离了,这军犬就更加没有办法驯服了。
一次次的训犬失败,使得训犬员们的耐心逐渐消失。最终这些无法驯服的军犬只能无奈被处理掉。
当然也有一些少量的狼青犬并未经过特训,所以被我军成功收服,在之后的战争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结语
在中华田园犬的分支板凳狗与日本狼青犬的交锋中,板凳狗完胜!
在这其中,董翰良制定的“咬喉”战术,以及“攻腹”战术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让我们向董翰良先生致敬,他的功绩足以被载入史册。
这场军犬之间的交锋,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中华田园犬与其他国家的名贵犬中相比,毫不逊色。
中华田园犬是我国土生土长的狗,它是我们忠诚又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只要我们以诚相待,它们就会一直守护在我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