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美国为什么总是对印度这么强硬,反而对巴基斯坦如此“友好”?原来这背后其实有很深的谋划!我们来看看,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态度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
之前特朗普对巴基斯坦商品征收的19%的关税是南亚国家中最低的,而同样来自南亚的印度,关税却高达50%。我一开始以为这只是特朗普个人的偏好,关税数字也许只是随便定的。但现在仔细一想,事情并不简单。 就在几天前,巴基斯坦和中国在瓜达尔港展开了合作,双方“同舟共济”不久,巴基斯坦却又在美国面前做出示好姿态——他们不仅承诺出口2吨稀土,还主动提出帮美方修建一个新港口,方便稀土运输。这个港口的地点离中国投资的瓜达尔港,只有110公里!这距离非常近,背后的意义不言而喻——巴基斯坦想从两方获利! 事情的起因得追溯到2025年9月8日。巴基斯坦政府与美国战略金属公司签署了两项谅解备忘录,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亲自出面背书。不到一个月,巴基斯坦就开始向美国出口包括铜、锑和钕等关键矿产。更有意思的是,《金融时报》10月4日报道称,巴基斯坦军方高层已经邀请美方投资建设帕斯尼港,这个新港口显然是要“对冲”瓜达尔港的影响。 这里的巧妙之处在于,巴基斯坦一方面受益于中巴经济走廊带来的基础设施红利——中国帮助建设的电网、公路以及瓜达尔港,另一方面却又悄悄为美国开辟了另一条路,还和美国讨论起了新港口合作,暗地里有些“借花献佛”的意味。 过去几年,中国企业已经深度介入巴基斯坦的矿业项目。例如,中国冶金科工集团自2002年起便参与了俾路支省萨因达克铜金矿的开发,并与巴方合作推进雷科迪克铜金矿的开发。中国在矿山设备、选矿工艺和稀土提炼技术上,几乎是巴基斯坦唯一的依赖来源。甚至瓜达尔港的基础设施和物流系统,也是中国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建设的。 而现在,巴基斯坦提出的帕斯尼港项目,几乎是“瓜达尔港的复制品”。从地理位置来看,两个港口隔着一条海岸线,非常接近;而从战略意义上看,瓜达尔港是服务于“一带一路”的项目,而帕斯尼港则可能成为“美国版瓜达尔”。巴基斯坦政府在规划文件中明确写道,帕斯尼港的目的是“对冲瓜达尔港的影响”,这意味着巴基斯坦希望在中巴经济走廊旁边建立一个“美国经济走廊”。 美国之所以对巴基斯坦的稀土资源感兴趣,根本原因并不是巴基斯坦的开采技术,而是看中了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它靠近中国,且可能借助中国的技术支持。美国国防部去年就曾表示,其稀土储备只够维持三个月,现在急需找到新的稀土供应来源,巴基斯坦的稀土资源虽然不大,但却非常关键。 巴基斯坦希望借此合作取得的好处其实也非常明显:一方面继续享受中巴经济走廊的红利,另一方面悄悄拉近与美国的关系。通过这种“两边下注”的外交策略,巴基斯坦不仅希望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还希望从中得到更多的政治筹码。 然而,这一策略也充满风险。俾路支省的安全局势依然严峻,巴基斯坦的稀土矿产是否能顺利开采并稳定供应,仍然是个未知数。而且,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合作已经深入,巴基斯坦是否能轻松撇开中方,转向美国,也需要时间检验。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它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投资巴基斯坦。美国在这其中传递出的政治信号非常明确:对巴基斯坦来说,这是“我们可以重新做朋友”;而对中国来说,则是“你的朋友圈不稳定了”。美国对巴基斯坦的示好,不仅仅是为了稀土,更是为了在中美之间占据一席之地。 总的来说,巴基斯坦通过“稀土出口”和“港口提议”,实际上是在中美之间打起了小算盘。它一边继续享受“一带一路”的红利,另一边则试图拉近与美国的关系,借此在国际博弈中获得更多筹码。 不过,巴基斯坦能否顺利实现这一策略,还需要时间的检验。最终,它可能会发现,所谓“港口对冲”瓜达尔,实际上是在对冲它自己未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