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身贫寒,早年过着艰苦的生活,亲身体验了社会底层的疾苦。由于这一经历,他对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和富商产生了强烈的厌恶。登上皇位后,朱元璋的首要任务便是整治腐败,尤其是那些压迫百姓的贪官,让他们不敢再欺压无辜。然而,贪污腐败如同人性中的恶,不可能根除,虽然他可以铲除一批,但新的腐败分子总会不断出现。
朱元璋的童年并不容易,他曾经是一个乞丐。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他的黑历史,但朱元璋并不在意别人如何看待,尤其是当他自己开玩笑时,也乐于自嘲。他的乞丐生涯并没有让他堕落,反而使他学到了许多生存技能和人情世故。正是这些生活的历练,加上他不懈的努力和建立起的人脉,使他最终能够登上皇位。
不过,贫苦出身的朱元璋,也深受当时社会的负面影响。他对富商和官员的看法十分消极,认为富商往往阴险狡诈,而官员们几乎没有一个是能为百姓做实事的。他心中早已形成了固定的偏见,导致他对手下的官员异常严苛。他甚至编写了一本《大诰》,专门列出治理腐败的种种方法,明确规定,任何贪污超过六十两的官员都将受到严厉惩罚。
《大诰》不仅是一本规范官员行为的手册,它的更重要功能是赋予百姓反抗腐败官员的权利。只要百姓持有《大诰》,任何官员都不能阻止他们上告朱元璋。为了让百姓能够接触到这本书,朱元璋决定免费发放,几乎每家每户都能拿到一本。而且,他还在科举考试中加入了《大诰》考试的科目,百姓们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认真阅读。
朱元璋如此大力推广《大诰》,真有百姓敢于反抗官员吗?答案是肯定的。当时南京附近的常熟县就发生了一起典型的案例。一个名叫陈寿六的农民,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村里人都称他为“老实人”。然而,正是这种“老实人”最容易成为有权势之人的目标,陈寿六便被一个小官顾英欺压。顾英虽然只是一个没有正式编制的小官,但他靠着关系在县衙作威作福,经常为所欲为。
陈寿六曾多次尝试控告顾英,但县令和顾英勾结,根本不理会他的申诉。直到《大诰》的出现,陈寿六鼓起勇气,联合村里的邻居,带着《大诰》去找朱元璋。这一路上,所有的官员都无法阻拦他,他成功见到了朱元璋,并最终让顾英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朱元璋为表彰陈寿六的勇气,不仅赏给他丰厚的金钱,使他一跃成为当地的富翁,还免去了他家三年的税收。此外,朱元璋还下令确保陈寿六的安全,若有任何人敢于报复,将会严惩不贷。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在朱元璋治下,官员们的处境非常困难,任何一点失误都可能招致极其严厉的后果。
然而,这种严厉的做法是否真的是好事呢?朱元璋对于官员的严苛和对百姓的宽容,实际上源于他对官员的负面刻板印象。但事实上,并非所有官员都是贪婪的坏人,百姓也未必全都是正直无私的。朱元璋制定的一些规定存在一定问题,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例如,为了防止官员贪污,朱元璋要求各地政府必须设立一名专门向户部报告财政情况的官员,记录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每年总结一次,报告必须准确无误地送到南京的户部。这一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官员们来回跑动,极为麻烦。为了避免被户部查出差错,部分官员开始准备空白账本,等到户部检查时再填写内容,甚至有人通过这种手段伪造账目。
这种情况让朱元璋最终发现了问题。在经过一番调查后,朱元璋不仅惩治了许多贪官,还深入分析了问题根源。最终,他发现,汉字中“一、二、三……”这些数字太相似,给了贪官可乘之机。于是,朱元璋重新设计了财政数字,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大写数字——“壹、贰、叁、肆……拾、仟、萬”。这一新数字系统的推出,成功堵住了贪官伪造账目的途径。
然而,虽然朱元璋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打击腐败,但他也深知,贪官的手段永远不会止步。每一次堵住一个漏洞,都会有新的手段出现。虽然他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腐败依然存在,甚至在他去世后,新的问题依旧层出不穷。然而,今天我们依然能看到朱元璋留下的“大写数字”,它们依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