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人也有输出功率?还能用手表测出来?
上个月,华为趁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发布了全新手表 WATCH GT 6 系列。
一看这个 slogan 就把我吓住了 —— 业界首发骑拟功率。
恕我直言,像托尼我这样的肥宅 “ 骑行模拟功率 ” 这几个字该从哪里分开都不知道,到底是骑行模拟的功率呢,还是骑行的时候模拟功率呢?
华子这回到底又整了什么新鲜玩意儿?这不得搞一个回来尝尝咸淡。
Ladies and gentlemen —— 华 WATCH GT 6 Pro。
简单体验几天之后,发现这款表带有很强的骑行属性,但是即使你不怎么喜欢骑行,也可以买回来当一个普通的健康表来用。
在解释为什么这么说之前,先带大家看一眼整个华为 WATCH GT 6 系列的情况,这次华为 WATCH GT 6 系列的情况有点儿复杂,表面上看只有两个型号,分别是 WATCH GT 6 标准版和 WATCH GT 6 Pro。
但实际上其中标准版里面还包含有两个尺寸、六种配色 —— 其中 46mm 的标准版可选黑、灰、绿 3 个颜色,41mm 的标准版可选紫、黑、白、棕,4 个颜色。
再搭配上不同的表套餐,搭配的方案数量就非常夸张了,可以说怎么戴都有面(bushi
并且别看都叫 WATCH GT 6,但其实 41mm 和 46 mm 的标准版的外观并不是所谓的套娃外观,光靠外表判断的话,除了都是圆形表盘之外,可以说完全是两块表。。。
另外,两块表的官方标续航也有差别,毕竟尺寸都不一样了,能塞进的电池大小也不一样,续航有差异也很正常。
而我们拿到的这款 WATCH GT Pro 相对来说就没那么复杂了,只有 46mm 这一个尺寸,不过也给了黑棕银三个颜色。
Pro 跟标准版相比,前壳升级到了钛金属,也多塞了心电传感器和深度计传感器,意味着 Pro 会比标准版多出心电图和潜水功能。
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也是华为一贯的产品策略了,主要是方便覆盖不同的需求。
我们这回拿到的是 WATCH GT 6 Pro 的棕色版本,官方给这个颜色的命名是琥珀棕。
先别管别主打的功能是啥啊,光是这外观,真的是一眼就能看出是华为的表。
尤其是这个表带,看似是编织表带,但实际上是硅胶表带,只不过在硅胶上方再添加了一层编织布。
这个方案对于经常运动的小伙伴其实非常友好 —— 之前米罗戴其他某品牌的手表时,几乎两三个星期就要换一次表带。
就是因为牛皮表带运动的时候很容易被汗泡臭。
该说不说这样的设计还是很周到的,如今除了华为之外,OPPO 等厂商的新手表也都是这么做表带的 —— 别管外面是编织还是牛皮,里面贴手腕的部分都是硅胶。
而像 WATCH GT 6 Pro 这样的表带设计,就很全面了,实用性和质感都兼顾到了,既偏运动又偏商务。
前壳的这一圈哑光钛金属估计也是这个考量,兼顾了美观、耐磨性和实用性。
这么看下来,感觉 WATCH GT 6 Pro的这个外观设计很契合它的目标用户,也就是都市运动爱好者,他们大部分时间还是要在城市里生活,但是有自己的运动爱好,到了周末或者节假日一定会进行户外运动,除非特别喜欢尝试不同款式,否则长期使用的表,大概率只会有一款。
当然,你要是不差钱,把华为的所有表都买回来做穿搭配置,那也不是不行。
看完了外观,终于可以开始聊开头提到的 “ 骑行模拟功率 ” 了。我大致研究了下,发现它跟我们平常说的电机功率和电灯泡功率还不完全一样。
它指的是运动手表通过传感器数据,估算出来骑行者当下的输出功率。一个不太准确说法就是,,能让你直观看到自己蹬车用了多大劲儿。
通常情况下,手表会优先利用已经有的传感器进行这个输出功率的模拟。
比如用GPS 记录骑行速度、里程、行驶轨迹,并结合气压计测得的海拔信息,判断出当下骑行路面的路况。
再加上心率计测出来的心率,判断出骑行者当下身体的状况,所有这些实时测量的数据都会被放到一个计算模型内,通过模型推算的方式估算出骑行功率。
部分手表还会结合预设的 “骑行阻力”,让估算更贴近实际。
根据华为的官方宣传来看,WATCH GT 6 系列的重点发力的方向,就是这个骑行阻力中的风阻。据说,他们专门到国内专业风洞实验室,测定一千余种风阻系数并构建风阻模型,期间把不同车型、身高体重和风速条件都给考虑进去了。
不愧是华子,起手就是大手笔。
除此之外,WATCH GT 6 Pro 还在这个功率模拟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叫 FTP 检测的功能,用来检测一个小时内骑行者输出的峰值功率,相比起实时的模拟功率,FTP 更多考察的是骑行者的耐力。
为了不辜负这大手笔,托尼我摸了摸我的肚子,一咬牙一跺脚 —— 让公司里玩公路车的同事戴着 WATCH GT 6 Pro 去骑了一圈。
据这个同事的反馈,整个检测的过程相对来说是无感的,骑行过程中不会实时显示骑行模拟功率,只会在骑行结束后给到平均数值,以及整个运动过程的模拟功率曲线。
还能将模拟功率和速度海拔等曲线放在一个坐标轴内,方便进一步分析。
虽说准确性有待考量,但一般外挂在公路车上的功率计,价格都要大几千。
相比之下 WATCH GT 6 Pro 不到两千五,就有类似于功率计的功能了,同时还是块智能手表,买回来当个参考还是很划算的。
不过这位同事也给我反馈了一点缺点,就是这个表骑车的时候感觉稍微有点重了。我拿回来称了下,算上表带重量能来到 77.2g。
官方虽然没有公开它的电池容量,但是有说明常规使用场景下续航能到 12天,能看出这个电池应该不算小了,有那么一丢丢坠手貌似也能接受。
而作为一个不怎么骑车的肥宅,托尼在体验WATCH GT 6 Pro 的这几天用得最多的还是里面的呼吸训练,除了因为喜欢这个萌宠模式之外,还因为能明显感觉到 WATCH GT 6 Pro 的马达震动反馈相当扎实,用在呼吸引导上体验非常好。
坚持每天都进行呼吸训练的话,感觉人都平静了不少,看到老板差评君也没有那么多的怨气了(bushi
至于其它的运动和健康监测功能,我就不给大家一一展开介绍了。
这几年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华为做手表,尤其是主打运动和健康监测的 WATCH GT 系列,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监测了,几乎每一代都会给安排一个特定的运动场景进行专门的优化,比如之前 WATCH GT 5 Pro 给到的越野跑模式、高尔夫模式还有自由潜模式。
WATCH GT 6 系列也算是顺着这个思路,继续补充场景。
这样的思路对消费者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降低决策成本,能够根据自己喜欢的运动来决定是否需要这样一块手表,不再是要运动了就买块表,结果真打开购物页面,又得一个个表地看参数和测评。
所以说嘛,人家华子的表能卖得好,也不光是因为品牌和性能,产品策略也发挥了作用。
撰文: 施昂
编辑: 米罗&面线
美编: 萱萱
拍摄: 老秦
图片、资料来源:
华为官网
单车知识科普 | 骑友们经常提起的“功率”究竟是什么?又是如何被计算的?- 骑在南京
华为WATCH GT 6 系列首发骑行模拟功率,2025运动手表选它不踩坑-东方科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