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元朝两次东征日本,为何都失败?第二次15万人活着的不到十分之一
创始人
2025-10-12 23:03:37
0

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发动对日本的东征,这在中国古代王朝历史上是首次大规模跨海远征日本,

同时也是日本古代史上唯一一次遭受的大规模外敌入侵。

此次战争不仅牵涉元朝与日本,还涉及高丽,

因此成为继唐朝白江口战役后,第二次涉及分别占据东亚大陆、日本列岛及朝鲜半岛政权的战争。

忽必烈不仅多次派遣使节,还两度出兵,甚至筹备了第三次攻打日本的军事行动。

那么忽必烈为何如此坚定地想要征服日本?

他派遣使节与发动两次东征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在双方国力悬殊的情况下,为何元朝最终未能成功?

仅仅是因为台风的原因吗?

1206年,铁木真称成吉思汗,蒙古汗国的建立标志着一个强大游牧帝国的崛起。此后,蒙古铁骑横扫亚欧大陆,西辽、花剌子模、西夏、金朝、大理等政权纷纷被击败,蒙古的版图不断扩大。游牧民族的本性使得蒙古不断发动战争,

一方面是为了生存,由于游牧经济的不稳定性,他们需要从定居农业社会获取经济资源,暴力掠夺成为常见手段;另一方面,战斗对于蒙古人来说是一种乐趣,他们为战争而战争。

在这种不断的征服中,蒙古统治集团逐渐形成了一种帝国意识形态,认为蒙古人本就应该征服世界。

忽必烈作为黄金家族的子孙,从小在蒙古帝国的扩张氛围中长大,头脑中自然有着征服者思维。同时,他面临着政治合法性不足的问题。

按照蒙古政治传统,新任大汗需在蒙古本土的政治中心召开忽里勒台大会,由宗室诸王和大臣推举产生。

而忽必烈在开平府由少数宗王推举即位,被认为不合法,违背了传统。

此外,他大力推行汉法,引起了坚持草原本位的蒙古宗室诸王的不满。为了增强政治合法性,忽必烈遵循蒙古传统,每位大汗上台都会发动对外战争,为帝国增加财富、人口和土地。

此时,蒙古在北边、西边的扩张已接近极限,与南宋战事胶着,东南亚鞭长莫及,日本成为了合适的目标。

除了政治因素,忽必烈东征日本还有战略上的考虑。

当时,南宋已被蒙古从战略上三面包围,而日本与南宋通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忽必烈认为东征日本可以切断南宋与日本的往来和援助,加速灭宋统一大业。

在正式派兵东征日本之前,忽必烈先派遣使者出使日本招降,这是蒙古的惯例。

如果对方主动臣服,一切好说;若不同意,再派出大军征讨。

但日本处于镰仓时代,实权掌握在北条家族手中,同时日本长期游离于中国传统朝贡体系之外,不想成为藩属国;

加上元朝对臣服国家的政策可能导致幕府权力流失,以及南宋商人僧侣对幕府上层的影响,使得日本对元朝的要求采取了冷处理态度,既不接受通好,也不畏惧威胁。

第一次东征:

1274年,忽必烈正式下令东征日本。

此次东征军由2万名蒙汉诸军和5600名高丽军组成,共32300人,乘坐900艘高丽制造的战船。

农历十月初三,元朝东征军从高丽南部的合浦港出发,揭开了第一次东征日本的序幕。十月初五,攻下对马岛;

10月14日,攻占壹岐岛。

在此期间,东征军因航海艰苦和高丽造船技术落后等原因多次休整。

10月19日,东征军从壹岐岛出发,直扑博多湾,第二天开始在博多湾多处地方登陆。

元军有集团作战与弓箭优良方面的优势,日军有个体防护装备和人数方面的优势。

双方从早上打到晚上,战斗惨烈。随着参战的日军越来越多,元朝东征军的副元帅刘复亨被射伤。

当天晚上,一场暴风袭来,使得东征军的人员与船只损失惨重,无奈之下,东征军只能撤退。

这场战争的结果,日本认为自己击退了外敌入侵,举国庆贺,犒赏有功人员。

而元朝方面,《元史?日本传》记载,元军虽损失不小,但也给日军造成了惨重打击,忽必烈还赏赐了这次东征日本的有功人员。

忽必烈自认为给了日本一点教训,于是在战争结束几个月后,再次派遣使团出使日本,要求日本称臣纳贡。

然而,使团到了日本后,先是被扣押,而后被北条时宗下令斩杀。

第二次东征:

1281年,忽必烈派军第二次东征日本,规模比第一次更为庞大。

元朝兵分两路,东路军由蒙汉诸军15000人、高丽军1万人及水手艄公17000人组成,乘坐900余艘战船从高丽南部河婆港出发;

江南军主要由投降元朝的南宋军队10万人左右组成,乘坐3500艘战船从庆元港(今浙江省宁波市及舟山群岛等地)出发,两军先在日本壹岐岛会师后共同攻打日本本土。

东路军在巨济岛耽搁后,占领了对马岛和壹岐岛。

但东路军主帅忻都、洪茶休为争功,在未等江南军汇合的情况下冲入博多湾,从志贺岛登陆。日军得知后分兵驰援,幕府还派出关东武士支援。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一周时间里,东征军都无法突破日军防线。此时,东路军大营中又爆发了疫情,造成3000多名士兵死亡。

无奈之下,东路军撤回到壹岐岛等待江南军。

江南军主帅范文虎军事指挥能力一般,因阿剌罕重病、会师地点更改等变故耽误出发时间。

出发后又遇暴风,偏离航线到济州岛,调整后与东路军会师。

两军在平户岛会师后,到达鹰岛准备总攻。

然而,8月1日午夜,一场超级台风袭来。

这场台风威力巨大,岸边粗壮的大树被连根拔起或拦腰斩断。元军损失惨重,有的学者考证认为损失了60%或70%。

元军失败除了台风因素,还与自身失误有关:一是在台风多发季节出海作战毫无警惕和防备;二是江南军战船抗风能力弱。

忽必烈得知消息后震怒,不仅因为军事行动失败,还因为将领擅自撤军。

但他处罚很轻,为日后再次东征留用将领。忽必烈并没有因为这次失败放弃,而是准备第三次东征日本。

1283年,重新设立征东等处行中书省备战,下令南方造船、选拔水战之人、训练士兵、征调军粮。同时进行外交攻势,但均未成功。

忽必烈并未因前两次东征日本的失败而心生退意,反而决意筹划第三次征讨。

在他看来,蒙古铁骑曾横扫亚欧大陆,南宋那般坚韧的对手也最终被其征服,日本这个弹丸之地自然更不在话下。失败不过是暂时的,继续战斗才是正道。

于是,在1283年,他重新设立了征东等处行中书省,这一机构原在第二次东征前设立,负责相关征伐事宜,后因失败而解散,此次再度成立,虽又几经废立,却从侧面反映出忽必烈内心的纠结与坚持。

尽管现实中困难重重,他始终未曾放弃。

为备战第三次东征,忽必烈下令南方造船基地大量建造战船,并征调民船作为补充。

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选拔水战精英,对士兵进行严格的水战训练。

此外,他还从江淮地区征调大量军粮,运往高丽合浦以备战需。

在外交方面,忽必烈亦未曾懈怠,他两次尝试派遣使者出使日本,却都未能成行。

他还要求高丽国王致书日本国王,劝其归顺,并派高丽使者前往日本,希望日本能向元朝称臣纳贡。

然而,当时的日本正沉浸在两次击退元朝入侵的辉煌之中,对元朝的招降自然置若罔闻。

然而,此时忽必烈想要再次发动对日本的战争却遭遇了重重阻碍。

元朝在南方与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战争陷入了僵局,而在北方,对忽必烈不满的蒙古宗室诸王如海都、乃颜等频繁发动叛乱。

连年的战争给国内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导致民不聊生,盗贼四起。

朝中大臣纷纷劝谏忽必烈停止战争,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这些现实情况迫使忽必烈不得不暂时搁置第三次东征日本的计划。

当然,忽必烈并未真正放弃对日本的征服之心,他只是将这一计划暂时搁置,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行发动。

然而,在1294年,忽必烈去世,而他去世前五个月还曾派人前往高丽管理造船与军粮事务,准备再次攻打日本。

但新上台的元成宗却将国家政策转向了“守城”,就此全面停止了对日本的征伐。

对元朝来说,东征日本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政治格局。

忽必烈试图通过对外战争增强政治合法性,但失败的东征也引发了内部的一些矛盾。

将领擅自撤军却未受重罚,显示出忽必烈在处理此事上的无奈和对未来战争的期望。同时,与东南亚的战争和蒙古宗室诸王的叛乱,使元朝在政治上陷入困境,不得不调整政策。

对日本而言,两次成功抵御元朝的入侵,增强了镰仓幕府的统治地位。

北条时宗通过战争强化了内部权力,更换九州地区和其他地方的守护,稳固了自己的统治。日本举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更加坚定了其独立自主的意识。

元朝为东征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准备,包括造船、征调军粮、选拔水战之人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给元朝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日本在战争前后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准备,如修筑防御工事、调集军队等,同样消耗了不少资源。

但战争胜利后,日本的经济并未受到太大的破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元朝的东征使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战争期间,双方的人员往来减少,文化交流中断。但在战争前后,一些文化因素仍然在两国之间传播。例如,南宋商人僧侣对日本幕府上层的影响,以及元朝的一些文化元素可能在战争中被日本所了解。

日本在战争胜利后,更加注重本土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同时也对元朝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后来的文化发展方向。

自近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族意识的构建和向民族国家的转变,许多中国人对忽必烈东征日本的结果感到遗憾。

他们认为,如果不是那场台风,元朝可能会征服日本,从而改变后来的历史进程,避免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这种观点反映了中国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忽必烈东征日本的历史也成为了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学者们通过对这段历史的研究,探讨了元朝的对外政策、军事战略、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问题,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忽必烈东征日本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它不仅展现了蒙古帝国的强大武力和扩张野心,也反映了当时东亚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这场战争的结果虽然充满了偶然性,但却对中日两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这段历史,从中吸取教训,珍惜和平,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遗憾和假设,而应该着眼于未来,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历史日本

文本来源 @长河飞烟 的视频内容

相关内容

原创 ...
第三届烂柯杯世界围棋公开赛的战火今日午后再度燃起,12时30分,备...
2025-10-12 13:12:15
原创 ...
93年前,日本的裕仁天皇刚刚继位五年,便开始大言不惭地制定侵华战略...
2025-10-12 13:02:46
宋代汝窑天青釉四大天王梅瓶...
在浩渺无垠的天界,传说有四位威震八方的天王,他们身姿挺拔,气宇轩昂...
2025-10-12 13:02:38
原创 ...
1952年2月9日的空中对峙 1952年2月9日清晨,阳德郡三东...
2025-10-12 13:02:36
原创 ...
最近,中印两国之间关于盾构机的争议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回顾一下,曾...
2025-10-12 13:02:26
原创 ...
慈禧太后是晚清时期的实际掌权者,她的奢侈享乐和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
2025-10-12 13:02:26
原创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
2025-10-12 13:02:14
原创 ...
全球争议领土与独立运动 目前全球有195个公认的主权国家,但许多地...
2025-10-12 13:02:13
原创 ...
2025-26赛季的费城76人,开局便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恩比德和保...
2025-10-12 13:02:06

热门资讯

1英尺推杆也失手,350万球手... 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报道直接撕开了高尔夫球界的遮羞布。果岭上那些没进洞的球,被随手捡起来记作“已进...
世界第一吉诺别克LPGA锦标赛... 北京时间10月12日,2025别克LPGA锦标赛在上海旗忠花园高尔夫俱乐部上演了决赛轮的精彩巅峰对决...
原创 秦... “朕还有未竟的大业,岂能就此死去?”在统一六国之后,嬴政愈发珍惜自己的生命。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因为...
原创 高... 在秋风还未起时,东京的政治气氛却已悄然变得紧张。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这位在保守派选民中有着广泛支持的...
原创 刀... “国安”,这个词汇在听到时总是让人感到沉甸甸的庄重,它代表着国家最隐秘的力量。国安战士们,常常隐藏在...
原创 春...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战争,有着天壤之别。春秋的战斗像是贵族间的“游戏”,讲究规则和礼仪;而到了战国,...
原创 杨... 备受瞩目的NBA季前赛上,中国新秀杨瀚森迎来了个人的首秀。然而,他仅贡献了4分和4个篮板,却引发了国...
原创 爱... 2025年9月,乌克兰首都基辅的防空警报再次响彻夜空,但这一次,原本备受期待的“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
原创 1... 前言 1900年夏天,义和团的旗帜在直隶大地上飘扬,杀声在每个城市的街头巷尾回荡。教堂被焚毁,洋人...
原创 朴... 1939年,一位名叫高木正雄的日本军校生写下了血书誓言:“我身为日本人,以精神与气概,义勇奉公,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