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万岁!万万岁!”这口号喊了两千年,结果皇帝平均寿命不到40。吃得好,睡得少,操心多,女人多,神药也多,这样的“福气”,搁谁也受不了。别说千年,三十年都熬不过。
皇帝这种职业,看着光鲜,活得短命。数据不骗人,302位皇帝,平均寿命才40岁出头,六成熬不过50。这不是命不好,是命太“好”了,营养过剩,富贵病成灾。
刘彧,南朝宋明帝,是“吃货皇帝”的代表。他不是光吃多,而是吃得豪横。三餐饭局一开,先来两百块烤羊肉,再加整锅炖肘子,甜食堆成山。
朝会不耽误,大臣奏事他照吃不误。问题是,消化系统不是铁打的。34岁那年,饭桌上突发急性肠胃出血,人就没了。太医都没反应过来,他已经进了棺材。
皇太极也不是省油的灯。清太宗,战功赫赫,英姿飒爽。但他身体横向发展严重,腰围接近一米。
1643年,盛夏时节,他还坚持每日早朝、阅兵、巡视工地,加上肥胖引发的高血压和脑血管堵塞,最终猝死于盛京,终年52岁。根据清宫内务府档案记载,他死前几日多次头晕目眩、手脚发麻,是典型的中风先兆。
北宋四位皇帝死因也出奇一致:脑溢血。宋太宗赵光义、宋仁宗赵祯、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全都因中风暴毙。
特别是宋仁宗,1054年4月,一早还在批奏折,忽然眼前一黑,话都没说清楚就倒在御案前,两个时辰不到,人没了。太医院后来才写下“火毒上冲、气血暴绝”八字诊断。
这些皇帝死得都快,不是医术不行,而是身体长期处于“高糖、高脂、高压”三重暴击状态。一天吃八顿、夜夜宵夜,身边全是进贡的奇珍海味、山珍野菜、药膳补品。
以为是补命,其实是在补死。内务府饮膳房的菜单上,最常见的不是“清淡”二字,而是“炖熊掌”“糖醋鹿筋”“蜜汁豹胎”,还常配一碗“鹿角胶膏”收尾。
所谓“普天之下养一人”,表面看是帝王威仪,实则是自毁工程。百官上下,为了让皇帝开心,天天研究怎么把肉做得更嫩、酒酿得更香、汤熬得更浓。至于皇帝胖不胖、血压高不高?没人管。宫廷御厨比太医多十倍,说到底,皇帝死在嘴上,是早晚的事。
皇帝这碗饭,不止吃出毛病,还熬出病。后宫三千,宠妃三百,排队如长龙。但这不是享福,而是掏空。
北齐武成帝高湛,27岁继位,纵欲如命。他一度在后宫“日御十人”,传记中记载他“性尤酷烈,每夜交合必焚香满殿”。
结果如何?短短四年,把自己折腾进棺材,年仅31岁。高湛去世时身体极度虚弱,死后棺中衣物渗血,说明其晚年已患严重内出血,疑为泌尿系统严重感染所致。
宋徽宗赵佶,爱书法也爱美人。他实行“积分制选妃”,妃子靠才艺换宠幸名额。宫中女子多达万余,三天一轮,五天一转。他不仅重“数量”,更重“创新”。
《宋史》记载,赵佶亲自设“曲屏浴殿”,与妃子沐浴调香,夜夜笙歌。可身体不是机器,油尽灯枯很快。徽宗在靖康之难前已体虚无力,战事一来,精神崩溃,传位太子,自己躲到金军手中,被软禁九年而亡。
还有更惨的。清朝同治帝载淳,19岁就死。生前宠信宫女阿鲁特氏,每夜留宿,结果传染性病。根据《清宫医案》记载,同治帝死前溃烂难愈,甚至无法坐卧自如。最终,御医无力回天,年轻皇帝英年早逝,疑为梅毒恶化。
除了“身体被掏空”,还有“精神被榨干”。朱由检,也就是崇祯帝,一手好牌打成末路。他一天只睡两个小时,夜里批折子,白天听政,三顿饭都在御案上吃冷饭。
大臣都劝他别太拼,他偏不听。1644年,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召不到援军,只能独自上煤山,自缢于一棵老槐树下,年仅35岁。
拓跋圭,北魏太祖,更惨。他常年怀疑身边人背叛,晚年患精神疾病,自语不断,拒食拒药,整日坐在地上梳头。一天夜里,亲儿子拓跋绍趁他精神恍惚,一掌拍死了他,年仅39岁。
“孤家寡人”不是自夸,是实情。皇帝要管万事,要防万变,寝食难安、猜忌成性。纵欲折身、猜忌伤神,双重夹击,哪还活得久?
古代皇帝最大误区,是以为灵丹妙药能保命,结果反而命没了。满朝文武讲政事,御药房讲“升仙”。可惜,长生不老是假的,丹毒暴毙是真的。
东晋哀帝司马丕,继位不久,听信方士言语,大量服食“黑铅丹”,所谓“铅汞炼精,长生不死”。结果五脏俱损,口吐黑血,短短几月命丧黄泉,终年仅25岁。司马家后代称之为“铅中亡国”。
唐代皇帝迷丹药成风。唐太宗李世民,虽英明一世,但晚年常服“仙方五石汤”,结果出现失眠、心悸、口渴、幻听等中毒症状,去世前数月身体剧烈衰败。唐穆宗更是丹毒致死的经典案例,他长期服含砷丹药,体内重金属蓄积导致肝肾衰竭。死亡时年仅28岁。
雍正帝也没逃过“丹劫”。他酷爱修炼“还丹术”,亲自下旨御膳房配制“金液还丹”。但这种丹药含大量朱砂与雄黄,长期服用造成慢性中毒。雍正58岁暴毙于圆明园,宫中记载其临终前肢体抽搐、眼球突出、口唇青紫,是典型汞中毒特征。
明代嘉靖帝朱厚熜更痴迷。他晚年在“西苑练丹”,大兴土木,日日朝拜“丹井”,连朝政都放下。服丹越多,胃肠越烂。宫中档案曾记,嘉靖口臭如尸、面色灰败、食欲不振,最终肝胆俱伤而亡。
真正活得长的,反倒是那些少嗑药、重节制的皇帝。宋高宗赵构81岁寿终,平生不喜丹药;梁武帝萧衍86岁,讲究素食坐禅;乾隆皇帝89岁高寿,从不信丹,而是日行八千步,清晨书法操练不断。
丹药不是“长生灵芝”,是“慢性毒饼”。皇帝们信它保命,结果命都丢了。可惜的是,这些教训一茬茬过,一代代皇帝还是前仆后继地吞金吃银,自毁江山。
这三条命门,哪条不致命?吃得太好,死得太早;睡得太少,神经崩溃;求药救命,反而毒发。“万岁”的口号喊得响,但真正活到“六十”的皇帝,屈指可数。这不是命不济,而是制度里头暗藏了“催命符”。皇帝不好当,真不是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