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之前,北京西城区的华嘉胡同里,经常能看到一个年纪较大的老人,身穿旧军装、戴着旧军帽,胡子花白,走路时步伐悠闲。这位老人家非常亲切,路人和孩子们一见到他,总会热情地打招呼:“爷爷好!”他也总是笑着回应:“你们好!”
虽然在胡同里,大家几乎都认识他,但外地人见到他时,往往难以认出他就是那位曾经被毛主席称为“苦行僧”的开国中将——孙毅。因为他总是穿得特别朴素,看起来毫不起眼,像是普通的街坊邻居。有一次,孙毅去某军区,竟然因为穿得太过随便,被门卫拦住了。
这天,孙毅像往常一样步行了十几公里,来到一军区,突然想到想去见见老战友,便打算进军区。没想到一到大门口,门卫便伸手拦住了他,问道:“这里不允许随便进,你找谁?”
孙毅笑了笑,轻松地报出了军区领导和一些负责人名字:“我好久没见他们了,想去聊聊天。”门卫还是不相信,疑惑地问:“你是谁?做什么工作的,怎么知道我们首长的名字?”
孙毅仍然面带微笑,耐心地回答:“我是孙毅,中将!”
门卫上下打量着他,脸色立刻变得严肃。孙毅穿的是一套旧军装,头戴的军帽也显得陈旧,军靴上还沾着泥,看上去就像一个刚刚在田间劳作的老农民,完全看不出他是个将军。门卫不禁笑了出来:“你说你是将军?怎么证明?将军都坐车,你没车,光说不算。”
孙毅知道自己再说下去也没用,只得静静地等着。约一个小时后,终于有一位军区领导走了过来,远远就认出了孙毅,激动地上前打招呼:“哎呀,老将军,你怎么站在这里呀,怎么不进去呢?”
孙毅笑着说道:“这位同志不让我进去。”
领导一听,立刻假装生气,瞪着门卫说道:“小同志,你怎么不认识孙毅老将军啊?他不是常来这里吗?”
门卫的脸红了,不知该怎么解释。孙毅并没有责怪他,反而笑着宽慰道:“别怪小同志,他只是尽自己的责任,守好这个重要的军区,哪能让每个人都进来呢?要是那样,军区就成了市场了。”
孙毅的谦和与低调让人深感敬佩。他曾是红军的一员,经历过艰苦的长征,受过伤,身份也很特殊。如果他愿意高调行事,他完全可以受到人们的尊重。然而,孙毅从来不喜欢炫耀自己。他严于律己,也严格要求部队。在1948年,他做了一件“捉弄”部队的事,虽然有些让人吃惊,但最终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当时,保定解放后,孙毅的工作略显轻松一些,决定去华北军区独立206师视察。得知这一消息后,师长肖思明非常紧张,赶紧指示全师进行大扫除,为孙毅的到来做准备。可就在大家紧张忙碌时,突然收到一个通知:孙毅临时改变了行程,不再来。
事后,肖思明才得知,孙毅并没有其他事务安排,他改变计划的原因是听说206师为了迎接他做了大规模的准备,这种过于形式主义的做法让孙毅感到不太合适。孙毅并不希望部队把精力浪费在迎接上,而应该更注重实质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