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是如何从一个以农业为主、仅占全球工业产值2.6%的国家,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三大、欧洲第二大工业强国的呢?答案是: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技术援助。
在1929到1932年间,苏联花费约60.1亿卢布(约合30.1亿美元)购买机器设备,其中一半来自美国。到了1944年,斯大林向美国表示,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技术支持下建立的。
1931年初,苏联开始接受更多来自西方的技术援助项目,数量增至124项,总投资达8300万卢布(约合4150万美元)。那时,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占全球设备总出口量的30%,而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销往苏联。同年,苏联的设备进口比例增加至全球总出口量的50%,其中英国的90%设备也销售给苏联。
1929年年底,苏联与西方国家签订了超过70项技术援助协议,其中55项来自美国,涵盖了冶金、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多个关键领域。到1931年,技术援助项目进一步增加,投资总额达到8300万卢布。美国通用公司将大量专利和生产设备以优惠价格全套转移给苏联,例如,苏联最大的电机企业哈尔科夫电机厂,正是由GE公司设计并提供设备的。
具体来说,苏联的多个重要工业项目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 钢铁厂:苏联前三大钢铁厂——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库兹涅茨和扎波罗,全部由美国援建,另外20家钢铁厂则购买了西方的设备或得到了技术改造。其中,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就是完全按照美国格里工厂的模式复制建设的。
- 拖拉机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几乎是将整个美国拖拉机厂搬到了苏联,并采购了80多家美国工厂生产的设备。哈尔科夫拖拉机厂则由德国和美国共同建造,且由美国专家担任总工程师。
- 汽车厂:苏联的前三大汽车厂也大量购买了西方设备。著名的高尔基汽车厂和高尔基卡车厂就是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援建的;莫斯科和雅罗斯拉夫尔的老厂也进行了设备更新和扩充。
- 水电站:苏联最大的第聂伯水电站的主要设备来自两家美国公司,并在美国专家的帮助下完成建设。
根据统计,1928年至1932年间,苏联引进的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数量大幅增加。从最初的379名专家和505名技术人员,到1932年达到了1910名专家和10655名技术人员。仅在1930年,就有约2万名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其中大约1700名美国工程师参与了苏联的重工业建设。
总的来说,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在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这些技术援助,苏联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业化,成功转型为世界工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