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一种叫“通字”的家族文化,指的是家族成员的名字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字。比如织田家和武田家的“信”、毛利家的“元”、北条家的“时”、足利家的“义”和“氏”等等。尤其是日本的武士家族,家督的名字通常也要有“通字”。例如,武田胜赖的名字中没有“通字”,因此许多人怀疑他不是武田家的正统继承人。
江户幕府的征夷大将军是最高统治者,而作为幕府的统治者,德川家的“通字”从德川家康开始便定为“家”。然而,奇怪的是,江户幕府的四位将军——德川秀忠、德川纲吉、德川吉宗和德川庆喜的名字中却没有“家”字。这是为什么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德川秀忠是德川家康的第三子,年号“天正十八年”(1590年),他在元服时,德川家康还只是丰臣秀吉的臣子和妹夫。当时,德川秀忠被作为人质留在京都,因此丰臣秀吉为他取名“秀”,并赐给他“秀”字。此外,德川家当时的“通字”是“忠”和“康”,因此德川秀忠的名字便形成了“上秀下忠”。关原之战后,德川家康逐步建立了江户幕府,为了统一家族的名字,他决定将“家”作为将军的“通字”。然而,德川秀忠已经使用了“秀忠”这个名字近十年,而且当时江户幕府的法统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丰臣政权。因此,德川秀忠没有改变自己的名字,即使丰臣家灭亡,他也没有更改。
接下来是德川纲吉的情况。延宝八年(1680年),德川家纲去世,没有留下继承人。于是,江户幕府决定由德川家纲的弟弟、馆林藩主松平纲吉继位,成为五代将军。由于纲吉是外藩继位,他需要借助哥哥的名号来增强合法性,而“纲吉”这个名字是由德川家纲所起,因此他没有改名。
再来是德川吉宗。正德六年(1716年),年仅八岁的德川家继去世,德川秀忠的直系家族断了继承。根据德川家康的遗嘱,新将军需从尾张家(名古屋藩)或纪伊家(和歌山藩)藩主中选出。经过一番激烈的政治斗争,和歌山藩的德川吉宗继位,成为八代将军。由于吉宗推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并且也是外藩入继,他需要通过“尊奉德川纲吉”的旗号来稳固自己的统治。而且,德川吉宗的名字来自德川纲吉的“赐讳”,因此他也没有改名。
最后是德川庆喜。庆应二年(1866年),江户幕府在第二次征长战争中失败,导致统治逐渐衰败。更不幸的是,年仅二十岁的德川家茂在战后忧虑过度,早逝,没有留下继承人。此时,德川庆喜——一桥家主继位,成为江户幕府最后一位将军。由于幕府已经濒临崩溃,德川庆喜并没有再去改名。
总结来说,德川秀忠没有改名是因为江户幕府刚建立时,还未能完全摆脱丰臣家的影响。而德川纲吉、德川吉宗和德川庆喜作为外藩继位,为了增强统治的合法性,继承了前任将军的名字,因此他们的名字中也没有“家”字。这四位将军的名字没有“家”字,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继承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