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北宋的文学巨匠苏轼见到了好友王巩的妻子宇文柔奴。这个瞬间触动了苏轼的心弦,让他不禁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已故的妻子王弗——两人曾有着深厚的感情。此时的苏轼,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羡慕王巩和妻子的深厚感情,又感受到失去妻子后的伤痛。正是在这样的情绪下,苏轼写下了那首广为流传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苏轼的一生可谓多舛,但他早年的才华与抱负无疑是显赫的。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年少时便凭借科举一举成名。欧阳修等文人也都对他赞誉有加,苏轼的仕途似乎一片光明,他甚至一度被认为会成为北宋的一代名将。然而,命运的波折使得苏轼的前途并不如他所期望的那样顺利。
苏轼的父亲苏洵早逝,给了他不小的打击,他不得不回家守孝。三年后,苏轼回到京城时,正赶上王安石开始推行变法。苏轼认为新政有些过于激进,可能会给百姓带来灾难,于是他公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然而,王安石对苏轼的不同意见极为不满,最终,苏轼被排挤出朝廷,被迫离开京城,担任了湖州地方的官职。
在湖州的日子里,苏轼继续以自己独特的文笔与思想影响着周围的人,但他的仕途已经难以回到巅峰。与此同时,苏轼的好友王巩也遭遇了厄运,被贬到岭南。尽管许多人都不愿意跟随王巩前往这个荒凉的地方,唯有宇文柔奴——王巩的妻子,坚定地选择了与丈夫同行。
宇文柔奴的经历颇为波折。她的父亲曾是宫中的御医,但在一次政治斗争中受牵连入狱,她的母亲也因此去世。沦为孤儿的宇文柔奴不得不通过做艺姬来谋生,然而她的命运并未因此堕落。遇到陈太医后,宇文柔奴被赎身并学习了医术,最终成为一名医女。她和王巩相识,并经历了重重困难后结为夫妇。
即使被贬谪到岭南,宇文柔奴始终坚强乐观,悉心照料王巩,且积极为当地百姓治病。在艰难的环境中,她从未感到屈服,反而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意义。这种淡然从容的态度,深深地打动了苏轼。在一次宴席上,苏轼与王巩相对饮酒时,询问岭南的环境,宇文柔奴却以平静的语气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宇文柔奴的这句话让苏轼深感震撼。在他眼中,宇文柔奴的坚韧和乐观是他所未曾预见的强大力量。作为一位才子,苏轼由衷地佩服她的智慧和淡定,于是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词,称宇文柔奴为“点酥娘”,不仅赞美了她的容貌与才情,也为她的坚守与乐观精神而歌颂。
在这首《定风波》中,苏轼也表达了他对王巩和宇文柔奴感情的羡慕。或许,在苏轼的内心深处,他也在怀念自己失去的妻子王弗——一个曾如宇文柔奴一般,给予他关怀与支持的人。王弗的去世让苏轼痛不欲生,他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倾诉了自己无尽的悲痛。
通过这三个人的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苏轼的才情与悲伤,也感受到了王巩和宇文柔奴在困境中坚守的友情与爱情。王巩不因命运的打击而放弃与苏轼的友谊,宇文柔奴也不在逆境中低头,而是用她的智慧与坚韧迎接每一个挑战。正如宇文柔奴所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种在困境中自得其乐、平和处世的态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参考文献:
中国知网——姚聿家——《浅析苏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自成一家的艳科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