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8日,湖北孝昌县举行了一场简朴而又富有意义的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是缅怀刘震将军。此次纪念活动恰逢刘震将军百年诞辰,刘震的子女亲自主持了此次活动,黄克诚、吴信泉等老一辈革命家后代也亲自到场。
在活动中,大家纷纷讲述了对刘震将军的回忆和看法。最终,刘震将军的两个女儿也发表了讲话,深情回忆了父亲对自己一生的深远影响和教诲。 刘震将军的次女刘美美在讲话中说:“怀念父辈,纪念革命前辈,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做到三件事:尽孝、感恩与传承。我们要尽孝于父亲,也要尽孝于所有革命前辈,同时传承红色家风,继承发扬前辈的优良品德和传统。” 刘震将军是新中国的开国功臣之一,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年仅40岁。在当时的55位开国上将中,尽管他年龄最小,但其革命资历不容小觑。 刘震将军于1915年3月3日出生在湖北孝昌的一个贫困家庭,是家中的独生子。年仅五岁时,母亲去世,父亲一人抚养他长大。尽管刘震年纪尚小,父亲对他的教育却十分严格。他很早就学会了做家务、放牛、捡柴火等。为了让刘震识字读书,父亲将他送去私塾,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刘震10岁时便辍学了。 1925年底,刚辍学的刘震去了一家木匠家中当学徒,尽管名义上是学艺,实际上他主要负责的工作是种地、劈柴、做饭、看孩子,根本没有接触到木工手艺。 1930年,家乡的革命活动蓬勃开展,刘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加入了赤卫军。从此,他在革命斗争中不断成长,对共产党的信仰也日益坚定。1932年,刘震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告别家乡和父亲,走上了艰辛的革命道路。 在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战斗后,刘震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官,他以敢于挑战“硬骨头”的作战风格在军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特别是在东北战场和朝鲜战场上的表现,令他声名远扬。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开始将兵力部署到东北,开辟新的根据地。1946年9月,刘震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司令员,指挥1.3万兵力。1947年春,刘震带领纵队在怀德展开了夏季攻势的第一仗,战前充分准备让他能够迅速击溃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战役的成功,不仅展示了刘震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也为我军的夏季攻势奠定了基础。二纵在刘震的带领下,经过多次战斗的锤炼,迅速成长为东北野战军的主力部队,享有“东北猛虎军”的美誉。 1950年10月,为了支援朝鲜战争,中国中央决定派遣志愿军空军。尽管刘震未曾接触过飞行,他被任命为志愿军空军司令员。面对这个全新的挑战,刘震并未退缩,迅速投入工作。他组织了多场军事演习,帮助飞行员提高作战能力,并亲自参与授课,迅速推动了空军的建设。 1951年8月,在美国空军开展“空中绞杀战”时,志愿军空军在刘震的指挥下,成功抵挡住了美军的空中攻击,并且在多次交战中击落了美军军机。这一战令美国空军大为震惊,并且放弃了“空中绞杀战”的战略。 在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空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刘震指挥下的空军不仅在朝鲜战场上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还在国内外的军事实力上展现了中国空军的崭新面貌。美国曾震惊地表示:“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的空军强国之一。” 1957年,刘震被命令组建空军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空军飞行员。刘震在工作中的冷静与坚韧给他子女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他在面临困难时展现的从容与坚定,成为他们一生的榜样。刘震的长子刘卫东在1988年晋升为海军少将,并在海军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刘震的小儿子刘卫平也表现出色,尽管参军较晚,但迅速展示出优秀的军事素质,2006年被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