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王朝,甚至超过了疆域广阔的元帝国。到其巅峰时期,清朝的实际控制面积达到1316万平方公里,疆域的形状犹如一朵美丽的“秋海棠”。毫无疑问,清帝国是历史上扩展领土最多的朝代之一。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后代并未意识到前人开疆拓土的艰难。这块几乎完美的版图,虽然稳定了百余年,但最终还是在内外压力下崩溃。这个现象虽然是封建王朝晚期的普遍问题——打不过就求和,守不住就割土,但清朝却没有像其他朝代那样顽强抵抗,即使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甚至面对沙俄的侵略,也没有采取强硬的措施,反而选择了妥协。晚清的懦弱和对内忧外患的无力应对,最终导致了大片领土的丧失。
外东北、外西北和外蒙古,合计大约3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几乎都被沙俄以及后来的苏联蚕食和分裂。如今,这些地方已经变成了独立的国家,成为异国他乡。如果这些土地仍然归属中国,将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
如果要说失去外东北、外西北和外蒙古哪个最让人遗憾,实话说,这三块土地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首先来说外东北。除了丰富的林业、渔业、油气矿产资源,外东北最大的优势在于它邻近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拥有外东北,意味着拥有12000公里的海岸线,还有海参崴等一流的海港和广阔的海洋国土。中国不再需要为寻找出海港口而费心,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东北地区的经济将加速发展,可能成为继珠三角之后的又一经济增长极。同时,通过“两海夹击”,中国对日本的战略威慑将大大增强。
接下来是外西北。新疆的气候干旱且水资源短缺,但外西北地区却有着丰富的湖泊资源,其中包括著名的巴尔喀什湖、斋桑湖、伊塞克湖和阿拉湖。巴尔喀什湖最大,面积达到2万平方公里,是青海湖的四倍,水深平均为6米,最深处达到26米,水量约4400亿立方米。遗憾的是,晚清政府将这些湖泊及外西北地区一起割让了出去。如果这些湖泊仍然属于中国,新疆西部的缺水问题将得到极大的缓解,而肥沃的外伊犁河谷则有可能使新疆成为“鱼米之乡”。
外蒙古虽然表面上寒冷荒凉,但地下蕴藏着全球独一无二的矿产资源。外蒙古的稀土储量达到3100亿吨,占全球20%,是全球第二大稀土储备国;煤炭储量250亿吨,占全球的10%;此外,还有丰富的铜、铁、金等矿产资源。如果外蒙古依旧属于中国,那么中国的稀土资源将更加稳固,能源安全也会更加保障。
最后,如果外蒙古仍然是中国的一部分,那么只需修建一条铁路或公路,连接东北和内地,就可以直接穿越外蒙古,而不必绕行河西走廊。这将大大加强东西部的联系,对于国家的整体发展意义重大。
然而,遗憾的是,这一切只能停留在“如果”的层面,无法成为现实,能否实现这一切,可能还得看后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