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涌现出许多顶尖剑客,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王越和史阿。史阿曾是魏文帝曹丕的剑术导师,然而这两位剑客的事迹在历史上并未留下太多记载。今天要讲的剑客,是一位令袁绍和曹操都十分仰慕的人——田畴。
田畴来自津蓟县,从小拜在崆峒山的一位隐士门下,专心修习剑术,经过八年的刻苦学习后,他才返回家乡。此时,西凉的军阀董卓正操控着大权,借助天子的名义,威胁其他诸侯,甚至将小皇帝迁都长安。幽州牧刘虞召集官员开会,感叹道:“国贼作乱,百姓苦不堪言。各地豪杰虽纷纷崛起,但皆缺乏真正的救国之志。我作为宗室遗老,不能与他们同流合污。如今,我准备派一位勇士去长安见天子,谁愿意承担此重任呢?”
众官员齐声推荐:“在我们幽州,唯有田畴最为适合。他年纪虽轻,却是个奇才。”刘虞听后,决定亲自请田畴出征。两人见面后,刘虞对田畴的表现非常满意,于是任命他为从事,安排好了前往长安的车驾。
临行前,田畴提出,由于路途艰难,土匪横行,若以官方身份出行,必定会被人盯上。他请求以百姓身份微服私行,希望能更加低调地完成使命。刘虞同意了他的请求。田畴又私下对刘虞说道:“天子年幼,朝廷腐败,董卓专权,如果我们上表等候回复,恐怕会误了大事。现在公孙瓒在北方作乱,若不尽早剿除,后患无穷!”刘虞对此没有采纳,仍坚持原计划。
于是,田畴回家挑选了二十名精壮勇士,组成骑兵小队,悄悄启程前往长安。他们绕道西关出塞,沿北路直奔朔方,最后通过一条隐秘的小路到达长安,成功见到了皇帝。朝廷封田畴为骑都尉,但田畴认为皇帝此时正面临困境,作为臣子不应接受荣宠,便坚持推辞了这一任命。
皇帝高度赞扬了田畴的忠诚与义气,朝中的重臣们纷纷要求重用他,并邀请他留在京城,但田畴依然决意返回幽州。在回程途中,田畴得知刘虞已被公孙瓒杀害,心情十分沉痛。他回到幽州后,前往刘虞的墓地祭拜,并告诉他自己已完成使命。离开时,田畴泪流满面,感怀万分。
这一消息传到公孙瓒耳中,他大怒,立即悬赏捉拿田畴。公孙瓒的部下知道田畴武艺高强,不敢硬碰硬,于是派人探听到田畴的住处,在他睡觉时用熏香将他迷倒。田畴被捕后,公孙瓒质问道:“你为何私自去刘虞墓前哭泣,而不来向我复命?”
田畴答道:“汉室已衰,百姓离心,唯有刘公忠诚守节。我若向您呈文,恐怕您未必喜欢听,我怎能以这种方式回见您?况且您心怀篡位之心,先杀无辜,后憎忠良,您的行为将使燕赵之地的将士纷纷自尽,若我忍气投降,岂不心有愧?”公孙瓒听后,深感田畴气吞万里,便没有杀他,而是将他囚禁在军中,不允许与外界接触。
然而,一些人劝公孙瓒:“田畴为人义烈,若不以礼待他,可能会失去民心。”于是,公孙瓒决定放了田畴。田畴被释放后,回到故乡,带领数百人组成了自己的势力。他在徐无山上建立了营寨,亲自耕种土地养活父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百姓前来投奔,几年的时间,他手下已有五千多人。
田畴向部下宣布:“你们不远千里来投我,我来到此山不是为了过安稳日子,而是为了复仇,雪耻!你们愿意跟随我吗?”众人齐声回应:“我们愿意,愿意跟随将军!”于是,田畴在山中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管理体系,制定了军纪、婚姻、教育等一系列制度,民风淳朴,甚至引得乌丸、鲜卑等少数民族派使者前来进贡。
此时,袁绍听闻田畴的名声和管理能力,多次派人前来邀请他,但田畴都一一拒绝。即便袁绍死后,其子袁尚仍试图招降田畴,但田畴依然没有答应。
建安十二年,曹操准备北征乌丸,先派部将田豫前来请田畴,表示曹操有意邀请他。田畴听后,毫不犹豫地决定接受。他的门客不解地问:“袁绍多次邀请您,您都拒绝了,为何如今曹操使者一到,您就立刻答应?”田畴笑着回答:“这不是你们能明白的事。”他随使者进入曹营,曹操得知后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为司空户曹掾,并很快举荐他为茂才,封为蓚令。
然而,田畴并未急于上任,而是被派随军前往无终。因夏季雨水频繁,道路泥泞不堪,曹军陷入困境。曹操忧虑如何前进,问田畴该如何是好。田畴建议假装撤退,实际上从卢龙口绕过白檀险境,趁敌人松懈时突袭,最终成功破敌。曹操大喜,认为田畴功劳最大,封他为亭侯,并给予五百户食邑。
然而,田畴仍旧推辞这一荣誉,认为自己本是为了躲避灾难才躲入深山,如今并未完成复仇的目标,怎能接受如此高的封赏?曹操尊重他的意愿,虽然心中遗憾,但也不强迫他接受。
在曹操的领导下,田畴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且因其清廉正直,深得人心。可惜,他在建安十九年因病去世,年仅46岁。魏文帝曹丕感到十分惋惜,想要为田畴的后代授予官职,但田畴的儿子早逝,曹丕便将田畴的侄孙田续封为关内侯,继承了田畴的遗志。
田续后来随大将军邓艾攻蜀立下赫赫战功,直至司马炎建立晋朝,享年老去。田畴一生不追名逐利,始终坚守忠义,因此在后来的史书中,他的名字未被过多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