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决定命运走向的一场关键性战争,放在世界战争史上,它同样堪称奇迹。解放军不仅在这场战争中打出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三大战役更是创造了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歼敌规模。
许多人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往往觉得战争的局势几乎是一边倒,解放军势如破竹,国民党军却节节败退。似乎胜利来得理所当然。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的处境十分艰难,如果没有英明的战略指挥和顽强的作风,恐怕很难在国民党的围剿中生存下来。
在那个阶段,就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部队,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最终在国民党的重围中全军覆没。这支部队,正是曾经守卫陕甘宁边区的“御林军”——129师385旅770团。
770团的来历极为不凡,它由红四方面军的12师改编而来。熟悉红军历史的人都知道,12师是陈赓麾下的王牌之师,攻坚战无役不与,被视为红军最强的部队之一。著名将领许世友当年也曾是该师的团长。长征途中,12师多次打硬仗立奇功,名声赫赫。抗战爆发后,这支部队被编入八路军129师385旅,改称770团,团长张才千。
虽然他们并没有像其他主力部队那样奔赴抗日前线,而是被留守在陕甘宁边区,担任保卫中央和延安的重任,但他们的战斗力依旧不容小觑。多年来,他们既要应对日军的进攻,还要剿灭边区的匪患。尤其在国民党封锁边区之后,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粮食、衣物乃至办公用纸都极度紧缺。为了生存,毛主席亲自带头开荒种菜,770团也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中,将陇东变成另一片“南泥湾”,实现了军民自给自足。
抗战胜利后,770团随部队改编,成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2旅5团。虽然几经番号变动,但老红四军的底子还在,依旧是一支硬骨头部队。然而,1946年中原突围时,他们却遭遇了最惨痛的命运。
当时,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集中兵力围攻中原解放军。形势危急,解放军决定突围求生。5团随大部队一路向西,损失惨重,仅余不到800人。由于行军途中因伤员拖累,耽误了一天,他们未能按时赶到集合地点。等他们到达时,大部队已经渡江突围,而这里却成了国民党合拢的包围圈。
5团被死死困在鄂西北山区,敌军层层逼近。他们顽强拼杀,一次次突围未果,伤亡不断增加。最终,整整一个团被彻底打散,政委舒烈光壮烈牺牲。
这是解放战争中极少数整建制被全歼的解放军部队之一。讽刺的是,他们并非因战斗力不济,而只是因为一次时间上的延误,就付出了毁灭性的代价。
这场悲壮的覆灭,既让人痛惜,也让人看到解放战争的残酷与严苛。正因为绝大多数解放军部队能够严令必行、纪律如铁,才能在强敌围攻之下始终保持战斗力。正是靠着这样一支支敢打硬仗、不怕牺牲的铁血之师,中国革命才最终以弱胜强,取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