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围棋,大多数中国人能想到的无外乎两个人——聂卫平、柯洁,如果还有了解更深入的人,也会想到另外两个人,古力、马晓春,但无论从这四个人中的哪一个人身上,我们都能发现他们独立的性格特点,柯洁的少年轻狂、聂卫平的王者风范、古力的豪爽以及马晓春的轻灵飘逸,虽然他们的棋力都位于金字塔尖,但真可谓是千人千面各不相同。
而纵观所有的围棋名家,大家几乎都是个性鲜明的人,并在棋风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棋迷们都要通过不停地为棋手们起绰号,才能加深人们对棋手的印象,但有没有人想过这一点,为什么这些强大的围棋职业棋手们个性都如此鲜明,更进一步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否个性鲜明才适合学围棋?今天我们就不妨来一探究竟。
01
个性鲜明只是表象
独立判断才是棋手真正的素质
围棋与其他竞技项目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每一局棋都是一场独一无二的策略博弈,从布局阶段的落子选择,到中盘战斗的攻防取舍,再到收官阶段的目数计算,每一步都需要棋手基于全局局势做出自主决策。
这种 “无标准答案” 的特性,恰好为个性鲜明者提供了施展空间 —— 他们往往不盲从权威、不迷信定式,敢于用独立判断打破思维定式,在别人习以为常的棋路中找到破局之道。
被誉为 “昭和棋圣” 的吴清源,正是凭借 “离经叛道”的鲜明个性,开创了围棋史上的 “吴清源时代”。在20世纪中期的日本棋坛,传统的“本因坊派”棋风占据主导,棋手们大多遵循固定的布局模式,不敢轻易突破传统。而吴清源却以“叛逆”的姿态挑战这一现状:他摒弃了“对角星“平行星”等常规开局,创造性地提出“新布局法,主张“重视棋子的效率,而非拘泥于边角”,将棋子下在棋盘中央的“天元 位置,打破了“金角银边草肚皮”的固有认知。
吴清源第一手天元的下法,对于当时的日本棋界来说是非常离经叛道的
这种看似“离经叛道”的下法,在当时引发了巨大争议,甚至有老棋手怒斥其 “违背棋理”。但吴清源始终坚持自己的判断,在后续的 “十番棋” 对战中,他用连胜的战绩证明了 “新布局法” 的合理性,不仅颠覆了传统围棋的布局逻辑,更推动了围棋理论的重大革新。吴清源的成功,本质上是其 “不盲从、敢突破” 的鲜明个性与围棋 “独立判断” 需求的完美契合 —— 他不被传统规则束缚,用自己的思考定义了新的棋路,最终成为超越时代的棋圣。
反观那些个性模糊、缺乏主见的棋手,往往容易陷入 “定式依赖” 的困境。他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习惯翻阅棋谱、模仿高手走法,却忽略了棋局的特殊性与变化性。就像在局部战斗中,明明对手的棋形已经出现破绽,却因“从未见过这种下法” 而不敢贸然出击;或是在布局阶段,明明自身棋风更适合稳健的 “三连星”,却因 “大家都下中国流” 而盲目跟风。
这种缺乏独立判断的下棋方式,不仅难以形成自己的棋路,更会在对手打破常规时陷入被动。围棋的魅力在于 “变化”,而个性鲜明者的“独立判断”,正是应对这种变化的核心能力—— 他们能在没有先例的棋局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在别人犹豫的时刻坚定落子,最终掌控局势走向。
熟悉柯洁的人们都知道,柯洁最擅长的就是中盘的搅乱局势、四处出击,在2017年对阵Alpha Go的棋局中,一盘棋上甚至出现了十条大龙共舞的局面,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但为何他的棋风没人模仿?其实就在于缺少了他看待棋局的独立思考能力。
说到底,能炼成九阳神功的,可不就只有张无忌一人而已。
2017年,柯洁输给Alpha go后崩溃大哭,但看棋的人都知道,那盘棋有多么精彩,过程有多么险象环生
02
抗压能力
让棋手得以坚守棋风初心
虽然顶尖棋手们都极具个性,但并不是每个个性鲜明的孩子都能学好围棋,这是为什么呢?核心就在于抗压能力的修炼,也就是关键时刻他们还能否坚守住自己的本心。
围棋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关键几步的决策。一局棋少则几十手,多则上百手,期间不仅要面对复杂的局势变化,还要承受 “一步错、满盘输” 的心理压力。
尤其是在重大比赛中,棋手的心理素质甚至比棋力更能决定胜负。而个性鲜明者,往往拥有更强的心理韧性 —— 他们对自己的判断有足够的自信,对自己的棋路有坚定的坚守,哪怕面对劣势也不轻易慌乱,哪怕遭遇挫折也不轻易否定自己,这种抗压能力,正是围棋对弈中不可或缺的 “制胜密码”。
中国棋手柯洁的 “自信张扬”,就是一种典型的 “抗压型” 个性。柯洁的性格中,有着强烈的 “自我认同感”,他从不掩饰自己的自信,甚至会在比赛前放出 “狠话”,比如 “我对 AlphaGo有必胜的信心”“这局棋我赢定了”。这种看似 “狂妄” 的个性,在别人眼中可能是 “自负”,但在柯洁身上,却转化为强大的抗压能力——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哪怕局面陷入困境,也能保持冷静的思维,寻找翻盘的机会。
柯洁在微博对Alpha Go放狠话
最具代表性的是 2020 第25届三星杯世界围棋大师赛决赛:柯洁在首局失利的情况下,第二局面对对手的优势局面,没有选择保守的防守,反而凭借自信的判断,在中盘阶段走出一步 “弃子争先”的妙手,打破了对手的防守体系,最终逆转取胜。赛后柯洁坦言:“当时我知道自己落后,但我相信自己的计算,所以敢走那一步。” 这种“相信自己 的个性,让他在压力下不慌不乱,始终坚守自己的策略,最终赢得比赛。
反观那些个性怯懦、缺乏自信的棋手,往往在压力下容易“崩盘”。他们在领先时会因 “害怕输棋” 而变得保守,不敢继续扩大优势;在落后时会因 “自我怀疑” 而慌乱,做出错误的决策。比如在收官阶段,明明只要正常应对就能赢棋,却因紧张而算错目数,最终错失胜利;或是在中盘战斗中,明明有更好的进攻机会,却因害怕 “被对手反杀” 而选择退缩,最终陷入被动。围棋的胜负,不仅是棋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素质的比拼。
个性鲜明者的“自信” 与 “坚韧”,能帮助他们在压力下保持策略的一致性——他们不会因暂时的胜负而改变自己的棋路,也不会因对手的气势而动摇自己的判断,这种 “咬定青山不放松” 的特质,正是他们能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赢得胜利的关键。
当然,个性鲜明并不等同于“固执己见”。真正能下好围棋的个性鲜明者,往往懂得“刚柔并济——他们坚守自己的核心个性与棋风,却也能根据局势变化做出灵活调整。比如吴清源虽然主张 “新布局法”,但在面对不同对手时,也会根据对手的棋风调整自己的策略;柯洁虽然自信张扬,但在输棋后也会认真复盘,反思自己的不足。这种 “坚守核心、灵活调整” 的个性特质,让他们既能保持自己的棋风优势,又能应对不同的局势变化,最终在围棋的 “无声战场” 中脱颖而出。
03
在围棋中
孩子们得以真正同自己“对话”
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孩子们的心智问题、情绪问题已经成为了不容小觑的社会问题,我们常常把孩子们的特立独行归结于“00后”“10后”的性格特征,殊不知这也是他们对于社会环境的一种映射,而在越来越快的节奏中,孩子们的情绪健康已经岌岌可危。
研究结果表明,30%的初中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抑郁状态,22%的初中生有轻度抑郁的表现,这些都说明,孩子们需要一个了解自己的契机。
围棋是一场 “心智的修行”,而个性则是棋手修行路上的 “引路明灯”。个性鲜明者之所以能下好围棋,在于他们的 “独立判断” 能打破思维桎梏,找到独一无二的棋路;在于他们的 “风格塑造” 能将个性优势转化为实际战斗力,让对手难以适应;在于他们的 “抗压能力” 能在胜负考验中坚守策略初心,顶住压力赢得胜利。从吴清源到李世石,从李昌镐到柯洁,这些棋坛传奇的经历都证明:个性不是围棋的 “阻碍”,而是 “助力”—— 越是鲜明的个性,越能让棋手在围棋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走出属于自己的传奇之路。
对孩子们来说,学围棋的过程,就是正视自己、平衡自己的过程,特别是在高段位的学习阶段,孩子们将会将自己的性格融入棋风,形成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棋路,这些棋路或许仍然不够沉稳,但在攻杀之中,其实也是孩子们内心里能量的无声释放,帮助他们寻找到真正的自己,并学会处理好自己的兴趣。
围棋的魅力不仅在于胜负,更在于 “人棋合一” 的境界 —— 当你的个性与棋风融为一体时,你下出的每一步棋,都将成为独一无二的 “自我表达”,而这,正是围棋最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