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8年,唐太宗李世民召11岁的徐惠侍寝。李世民在寝宫等了很久,徐惠却迟迟没有到来,这让他非常生气,心想:“这怎么可以?我要好好教训她一下!”然而,最终走进寝宫的徐惠,凭借一首诗,成功让李世民的怒气消散,转而露出笑容。
徐惠,唐太宗时期的才女,后世称她为“桂花神”。她出生在浙江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徐孝德官至唐朝刺史,虽忙于政务,但他对女儿的教育极为重视。徐惠从小就非常聪明,四岁便能吟诗,八岁时,她模仿屈原的《离骚》写下《小山篇》,令父亲惊喜不已,还将这篇作品拿去给朋友和老师们欣赏。因为才情出众,徐惠的名字渐渐传开,连李世民也听说过她。
李世民选妃时,注重的不仅是美貌,而更看重品性和才情。因此,年仅11岁的徐惠被李世民纳入后宫,封为“徐才人”。然而,徐惠进宫后,并没有急于争宠,而是选择在藏书楼中潜心读书,每天沉浸在书海中。这与其他妃子截然不同的行为,吸引了李世民的注意。
有一天,李世民翻牌召她侍寝,然而徐惠却迟迟没有到来。李世民坐在寝宫里等了很久,心中不免怒气冲天,拍案怒道:“这怎么可以?不能就这么让她不放在眼里!”就在李世民怒气最盛时,徐惠终于走了进来,穿着飘逸的衣裙,面容从容不迫。面对李世民的质问,她不卑不亢地递上一首自己写的诗:“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这简短的诗句表现了一个女孩羞涩而娇俏的神情,李世民看到后,心中的怒火立即消散,反而喜笑颜开,拉住徐惠的手,赞叹道:“你真是聪慧非凡!”
这次的事件,让李世民对徐惠印象深刻。她的才情和品性很快让她在后宫的地位稳步上升,成为李世民最宠爱的妃子之一。然而,徐惠并未因此而变得骄傲,她依旧保持谦逊,谨言慎行,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和喜爱。无论是出游还是议事,李世民身边总少不了她的身影。
尽管在后宫中享有宠爱,徐惠从未迷失自己。她始终关心百姓疾苦,贞观末年,她得知李世民准备耗费大量国力建造宫殿,并计划出兵高丽,便大胆上书劝谏。她写下了《谏太宗息兵罢役疏》,直言不讳地劝告李世民停止无谓的战争和奢华的建设。李世民听后,先是愣住了,随后训斥了她,但徐惠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最终,李世民反思后不仅没有惩罚她,反而对她的勇气和忠诚表示赞赏。
此后,徐惠的地位愈加稳固,李世民在面对一些决策时,常常会听取她的意见。尽管徐惠的一生短暂,仅活了23年,但她的智慧、勇气和正直让她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诗情和敢言使她成为历史上备受敬仰的人物。
徐惠被后人称为“桂花神”,不仅因为她写过咏桂花的诗篇,更因为她如桂花般,品性坚贞不屈,内敛而高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