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1日,美国军方在弗吉尼亚州召开了一场高级别的将领会议,本应是讨论重要军事部署和战略的关键时刻。然而,特朗普提出的一个提案让所有参会者大吃一惊——重新启用已经退役的战列舰。这一提案让在场的800多位资深将领面面相觑,陷入了深深的沉默。究竟是什么让这些经验丰富的军官如此震惊?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深层次的问题?
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美国军方的精英将领们齐聚一堂,大家都期待着听到关于现代化武器、未来战略或是更精密的部署。然而,特朗普给出的提案却让人无法理解——竟然是要让那些已经沉睡在博物馆里的战列舰重新回到战场。台下将领们的反应说明了一切——整个会议陷入了沉默。
这种沉默不是震惊,而是对提案的荒谬感到无法言喻。战列舰,作为一种海上巨兽,早在二战期间就已经开始落后。尤其是中途岛海战后,航母的舰载机能在几百公里外摧毁战列舰,巨大的炮火再强也无法打到敌人。而在现代,战列舰更是难以应对现代武器的威胁。高超音速导弹可以在几分钟内跨越数千公里,哪怕再厚的钢板也无法抵挡。
特朗普居然提到,战列舰因为“钢板厚、炮弹便宜”而具备优势,这完全忽视了现代战争的本质。对此,现场的将领们心里明白,现代战列舰的建造成本超百亿美元,庞大的人员编制一旦被击沉,带来的损失将是无法承受的。而更重要的是,战列舰已经成为现代战场上的活靶子,敌人的卫星和无人机很容易定位到它的存在,再强的防护也无法避免被击败。
因此,会议中没有人鼓掌,不是因为不敢,而是因为根本找不到鼓掌的理由。那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清楚现代战争的真谛,知道空中优势和信息化作战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让他们为一个技术倒退的提案喝彩,简直是对他们专业素养的侮辱。
然而,问题不仅仅是军事装备的选择。美国的立国原则中有一条铁律:军队不介入政治,政治不干涉军事决策。这一原则写进了法律,确保了军政分离。自1878年的《民兵法》以来,联邦军队不得直接介入国内事务,始终坚守军政分离。然而,这一原则如今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次会议的主持人是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他并没有显著的军事背景,却要主导这样一场重要会议。更重要的是,整个会议设计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800多名将领被召集来,不是为了讨论军事策略,而是要让他们当众表态,向总统“表示忠诚”。这种做法在美国历史上极为罕见,过去的军事会议关注的是战略、武器、训练等专业问题,而不是政治人物强行推销个人意图。
这种趋势表明,美国军队的专业性正在被政治所取代。将军们被迫在专业判断和政治表态之间做选择——支持专业判断可能会被视为“不忠诚”,迎合政治却违背了职业操守。这种两难局面,正是军政关系恶化的明显信号。
更令人担忧的是,政治对军事决策的干预不仅限于这次会议,从人事任命到预算分配,从装备采购到战略规划,政治因素正在全面渗透到军事决策的各个层面。兰德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警告,当政治干预过度时,军队的专业能力将严重下降。历史上,苏联和伊拉克的军队都因过度政治化而在关键时刻丧失了战斗力。美国是否也会重蹈覆辙?当制度失衡,专业判断被个人意志取代,国家的安全基础将受到威胁。
特朗普对战列舰的坚持,实际上反映了他对美国历史的迷恋。战列舰曾是海军的霸主,象征着强大的海上力量。而对于特朗普来说,这不仅仅是军事装备,更是体现他心目中美国强大形象的象征。然而,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现代战争的核心不再是钢铁的厚度,而是信息的速度、作战系统的协同。沉浸在过去的荣光中,拒绝接受技术革新的人,往往无法理解这一变化。
这种心态,在历史上有个专有名词——帝国迷失。像罗马帝国和拿破仑时代那样,过度迷信过去的军事模式,忽视技术和战术的革命性变化,最终导致了惨败。如今,美国似乎也陷入了类似的迷失,拒绝承认现代战争的本质,迷信过时的经验。
更可怕的是,这种迷失不仅体现在军事装备上,甚至渗透到决策机制中。当个人情感凌驾于国家决策之上,权力意志压过专业判断,整个体系就开始偏离正轨。那些沉默的将领,实际上是在用最后的方式捍卫专业的尊严。他们不能公开反对,但也绝不会违心地支持。这种沉默,实际上是对当前局面的抗议。
这种抗议能坚持多久?当权力不断施压,政治正确成为唯一标准,军队的专业性是否还能得到维持?历史告诉我们,当专业性被全面政治化,衰退便是不可避免的。
从赫格塞思的命令到特朗普的“内战”言论,再到所谓的“去政治化”运动,所有这些举措都在推动军队的政治化。讽刺的是,他们以“去政治化”为旗号,实际上却在进行更深层次的政治化。这种趋势会侵蚀军队的专业性,导致其战斗力的逐渐下降。
这场会议释放的信号,比战列舰本身更为危险。如果军队的判断不再依靠专业能力,而是受到政治干预的影响,那么美国的安全基础将彻底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