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古巴,正位于美国的“后花园”,却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关系,像一柄插在美国腹部的尖刀。这么一个小小的岛屿,难道美国不曾试图侵略吗?事实上,美国不仅曾试图入侵古巴,而且还失败了,甚至为此付出了战争赔款。这段历史彻底羞辱了当时如日中天的美国。
古巴,这个遥远又神秘的国度,曾让美国自豪的中央情报局(CIA)失去了方向。而古巴革命的胜利,也让美国在冷战时期不得不面对一个坚定的敌人——卡斯特罗。这个从贫民窟走出来的领导人,成功推翻了美国在古巴的利益,成为了美国的“眼中钉”。战争失败后,美国恼羞成怒,实施了长达六十多年的封锁,并从艾森豪威尔到拜登的十三任总统都试图扼杀古巴革命政权,甚至公开声言要推翻卡斯特罗。 那么,为什么这么一个小国,能让超级大国美国“赔了夫人又折兵”呢? 古巴的“叛逆”历史 如果要类比的话,古巴在拉丁美洲的地位,就像是巴尔干半岛在欧洲的角色。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因为它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而古巴,对美国来说,犹如一个放在眼皮子底下的“敌人”,无时无刻不在挑战其霸权。 古巴,大家熟悉又陌生的岛屿,以雪茄和朗姆酒著称,充满浪漫气息。它地处美国的近邻,与美国隔海相望,在历史上曾凭借武装反抗,摆脱了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统治。虽然它的独立之路曲折且漫长,但依然凭借顽强的民族精神,在冷战时期实现了独立,成为第一个在西半球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然而,古巴在独立后的经济建设与发展长期受到美国封锁的压制。美国用霸权主义对古巴进行政治干涉,并将其贴上种种负面标签。然而,这些都未能阻止古巴的有序发展,尤其是它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和实践。 为何美国不动武 从地理上看,古巴与美国最近的距离只有九十海里,这意味着古巴几乎就在美国的“眼皮底下”。然而,美国历史上的每一次冲突,几乎都意味着军事行动——从独立战争打败英国,到二战发兵全球,再到如今屡屡在中东出兵,可以说,谁得罪了美国,谁就会遭到武力打击。 然而,面对古巴,美国却迟迟未采取军事行动。这么多年来,古巴喊着“反美”口号,并采取一系列行动,却依旧让美国无可奈何。这是为何? 古巴的历史背景 自1902年以来,古巴的领导人一直依赖美国,直到1933年,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通过政变上台,并将国家的资源卖给美国。巴蒂斯塔政府对民众的压迫愈加严重,古巴人民早已受够了贫困和压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抗,要求变革。尤其在革命的浪潮下,古巴民众团结起来,决心打破这个亲美的腐败政权。 革命的胜利与卡斯特罗的崛起 1959年,菲德尔·卡斯特罗带领革命党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作为一个从小就立志“推翻美国”的青年,卡斯特罗的登场注定与美国为敌。上台后,卡斯特罗迅速推行土地改革,征用美国企业的大量土地,并将这些土地分发给穷人。最著名的企业之一——联合果品公司,失去了在古巴的土地,这使得美国决定对古巴进行制裁。但卡斯特罗却得到了苏联的援助,使得这些制裁没有太大效果。 美国的“猪湾事件” 美国并未因制裁而放弃对古巴的行动,而是决定通过中情局策划一次军事行动。中情局利用古巴的流亡者,策划了“十字军计划”,准备通过一千多人的“古巴旅”在猪湾登陆推翻卡斯特罗。然而,这个“古巴旅”并不是真正的军队,而是一些没有战斗经验的知识分子。更糟糕的是,入侵计划几乎是公开的,消息早早就传到了古巴。 1961年4月,美国战机发动了对古巴的偷袭,攻击了哈瓦那的“自由城”机场,造成了严重损失。然而,这次偷袭却激发了古巴民众的愤怒,卡斯特罗宣布古巴革命是一场“贫苦人的、为贫苦人进行的社会主义民主革命”。几天后,古巴军队全力反击,在猪湾登陆地展开激烈战斗,成功击败了“古巴旅”,将1200名美方雇佣兵全部歼灭。 这一失败的入侵事件不仅让美国丢了面子,还引发了美国政府的内部动荡。中情局局长杜勒斯因此辞职,总统肯尼迪也不得不承担责任。 赔款与卡斯特罗的胜利 战败后,美国还进行了一次“赔偿”——古巴要求美国支付战争赔款,以赎回“古巴旅”的战俘。这次历史性的赔偿成为美国唯一一次支付战争赔款,进一步加深了古巴与美国的敌对情绪。 如今,古巴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依然引人关注。尽管与美国的关系长期冰封,但古巴坚持自主独立的态度,并在国际舞台上继续与其他国家保持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