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许倬云教授发布了一条信息,提到“世界这么大,国家不是最大”,并呼吁大家要跳出狭隘的民族主义,放眼整个世界,放下仇恨,看到人类共同的命运。他的观点简洁明了,就是希望我们不要把国家放在第一位,而是要看到整个世界,人类才是我们的真正“同胞”。他说的这番话引起了不少关注,尤其是他强调不要让仇恨影响我们的判断,呼吁人们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提倡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从许倬云教授的立场来看,他显然希望我们能够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站在人类共同体的角度看待问题。也就是说,他认为,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应当以全人类的利益为重。然而,在我听完他的观点后,心中有一些疑问。
首先,许教授所说的人类是我们的“同胞”,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的呢?是从巴勒斯坦那些无辜死去的孩子和妇女的角度来看的,还是从以色列无差别轰炸的角度来看的?在这些矛盾冲突中,人类的“同胞”到底意味着什么?
其次,许教授提到要放下仇恨,去掉狭隘的民族主义,这又是站在哪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呢?是站在美国建国247年,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战争状态的角度看吗?他们的民族主义又是什么样的?是否能够做到没有仇恨,没有狭隘的思想?
我不禁想起了龙应台的那句名言:“不要大国崛起,只要小民幸福。”这两句话有着惊人的相似,许倬云说的“世界这么大,国家不是最大”,与龙应台的观点几乎可以说是一模一样。这让我不禁想到,这两位来自台湾、成长经历相似的教授,或许正是因为有着相同的背景和教育经历,才会有如此相似的观点吧。
不少人认为有学问的人往往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确如此。但问题在于,是否有良知同样重要。有些学者虽然学识渊博,却可能缺乏足够的良知,他们的错误观点会传播得更广,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假如这些有学问的人的观点不正,甚至夹杂着私货,那么他们所传递的思想将会像病毒一样扩散,危害社会。
回到许倬云教授的观点,他倡导的“不要狭隘的民族主义,要放眼人类同胞”,我认为这个观点应该得到更多的反思。许教授的背后团队,是否应该建议他更多地到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和以色列,去给西方的政客和民众上上“人类同胞”的课呢?毕竟,中国早已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而西方国家却依旧在进行战争和冲突。既然教授如此提倡全球视野和人类共同体的理念,或许他可以先从西方的政客开始,进行更多的交流与讲解。
总的来说,许倬云教授的观点虽然崇高,但要想真正实现“世界才是最大”的理念,恐怕需要更多的努力与实践。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早已是共识,而这些“不要大国崛起,只要小民幸福”的话,或许还是应该由许教授去向西方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