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北分裂与融合
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时期并不短暂。南北之间一直充满敌意,彼此视对方为异族蛮夷,互相敌对的情况时有发生。
五代时期,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南北大分裂时期。虽然北宋在某些时段实现了统一,但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已经被辽国占据,陕北和甘肃、宁夏等地则成了西夏的领土。因此,北宋并未完全统一北方。靖康之难之后,南北彻底分裂,南方与北方的汉人正式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国家。
随着这段分裂期的延续,北方的汉人逐渐认同金朝和元朝的统治,逐渐不再认为自己与南方的汉人属于同一个民族。这种现象在历史的推移中愈加明显。
例如,在金朝末年,许多汉人积极投身于保卫金朝的战斗。像武仙、张惠等人,他们都是汉人,但却为了保卫金国,带领义军奋勇作战,直到最后一刻。金朝灭亡后,金国的汉人宰相张天纲被宋军俘获,审问时他慷慨激昂地说道:“国家兴亡,自古皆然。我们金国的亡国之君与你们的徽钦二帝相比又如何?”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张天纲已经不再认为自己与宋人是同族。
在蒙古灭南宋的战役中,参与的军队几乎全是北方的汉人,而指挥的将领如史天泽、张弘范等人也是汉人。这些北方的汉人对待南宋的汉人毫不手软,张弘范最终在崖山击败南宋后,还自豪地刻石纪念。
元朝末期,当红巾军爆发起义时,许多北方的汉人也组成了民间武装,站在元朝一方与红巾军对抗。像李思齐、张良弼等人都参与了这场战斗,并几乎彻底消灭了北方的红巾军。
尽管元朝统一了天下,却将人民分成了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这里的“汉人”指的是北方的汉人,而“南人”则是南方的汉人。显然,在元朝,南北汉人已被看作两个民族。
如果历史按此发展,汉族可能会彻底分裂成两个民族。但幸运的是,明朝取代了元朝,朱元璋成为皇帝后,通过一系列措施成功推动南北汉族的重新融合,这一政策对后来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依然可见其影响。
二、朱元璋的文化融合政策
朱元璋并不熟悉现代民族理论,他主要依靠自己的直觉,从巩固朱家政权的角度出发,推动南北融合的工作。
他称帝后,仅仅三十八天就下达了圣旨,严令全国百姓不得说胡语、穿胡服、使用胡姓,开始了他的大规模“去胡俗”运动。 当时,北方的汉人受到女真和蒙古等少数民族的影响,许多风俗习惯与他们相似,尤其在发型和服饰上,很多汉人都留着辫子或穿着蒙古式的衣服。朱元璋对此展开了大规模的改革,要求男性模仿唐代的发型,统一发型。这一举措类似清朝灭亡后的剃发易服,然而朱元璋要求的是恢复传统的发型。尽管这一改革在当时取得了成功,但后来清朝初期,许多人因坚持这一传统与满洲剃发命令抗争。
服饰的改革较为复杂,因为古代衣物昂贵,穷人难以更换衣服。因此,朱元璋先从官员和文人阶层入手,逐步推动民间服饰的统一。官服基本以唐代标准为基础,除了绣上飞禽走兽图案作为区别。
当时,胡姓和胡语在汉人中非常普遍。例如,朱元璋的将领王哈喇章不花和张士诚手下的猛将萧拔都,其实都是汉人,但都使用了类似蒙古人的名字和习惯。因此,朱元璋加强了这一方面的整治,许多传统复姓也因此被迫消失。由于改动过猛,许多本该保留的复姓如“公孙”和“长孙”也未能幸免。
朱元璋还计划统一全国的口音,编写了《洪武正韵》,试图让所有人使用统一的语音。然而,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地区之间交流较少,最终统一口音的计划未能完成。时至今日,南北方的方言依然存在巨大差异。
三、对胡俗的态度与改革
游牧民族中有一种“收继婚”的习俗,即丈夫去世后,妻子可以由其兄弟或子孙继承。这种风俗影响了北方汉人,许多人也开始实行这一习俗。朱元璋对此深感不满,决定采取严格措施予以纠正。洪武初年,山西洪洞县发生了一起典型的收继婚事件,史灵芝被定亲于唐家,未婚先寡后嫁给姚小五,但唐家弟弟唐闰山回来后,主张继承嫂子为妻。最终,经过长时间的法律争斗,朱元璋最终得知此事,勃然大怒,下令处决了涉及的官员,恢复了史灵芝与姚小五的婚姻。
尽管朱元璋对大多数“胡俗”采取了强硬的打压措施,但一些习俗反而得以保留。例如,他保留了蒙古式的跪拜礼,并在全国推广。由此,皇帝面前的跪拜礼成为明朝的常规,清朝也继承了这一礼节。
四、儒家思想的统一与思想控制
在元代,儒学地位较低,科举考试也不被重视。朱元璋上台后,大力恢复儒学的至高地位,科举考试内容仅限《四书》,且以朱熹的解释为标准。这使得科举制度成为形式主义,缺乏教育意义,但却牢牢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此外,朱元璋还强力打压其他宗教,保留佛教与道教,并对其进行严格管理。特别是全真教被取缔,南方的龙虎山正一道则被推崇。这些措施实际上是加强思想控制的一部分。
朱元璋还实行海禁政策,实施闭关锁国,虽然这种政策后来被证明有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国家的思想统一。
五、结语:朱元璋的历史功绩
朱元璋的措施虽然充满暴力和残酷,但无可否认的是,他在历史上成功地促进了南北汉族的融合。他通过文化、风俗、思想等方面的强制性改革,让南北汉人逐渐达成了统一的国家认同。即便在后来的民国时期,尽管军阀割据,南北差异依然存在,但没有哪个军阀敢宣布独立。这种文化认同感正是朱元璋成功的关键。
尽管朱元璋的许多做法带有暴力性质,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他成功地使中国重新统一,消除了南北间深刻的分裂,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认同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