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秋,特朗普在弗吉尼亚州海军基地发表演讲时,突然提议重启二战时期的战列舰计划,表示要将“强大的火力与威慑力”带回美国海军。这一提案看似充满军事革新,但更像是政治上的一场表演。尤其是在中国海军数量和质量双双提升的背景下,美国似乎通过复古的方式来掩盖其在现实中的困境。然而,重启战列舰面临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技术和现实矛盾。现代反舰导弹的射程远超战列舰的主炮,厚重的装甲难以抵御饱和攻击,庞大的舰体也容易成为现代雷达的靶标。这一背离海战发展趋势的决策,反映了美国造船业的衰退以及战略上的迷失。
特朗普执意盯住战列舰的原因,在于美国传统军备的力量还不小,但面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海军力量,美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从2014年到2023年,中国海军新增了157艘军舰,数量上直接超过美国一倍多。与此同时,中国的舰船质量也不断提高。例如,福建舰配备了电磁弹射技术,比美国的福特级航母还要先进,055型驱逐舰更是被北约誉为全球最强。面对这样的局面,美国显然有些无奈,试图通过复兴战列舰来寻求某种不对称的优势,尽管这种“怀旧”方式并未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真要进行海战,现代海战的胜负并非取决于谁的炮管更粗,而是看整个作战系统的协调与协同。中国的鹰击-21导弹射程超过1000公里,能够进行多方向协同攻击,而战列舰的主炮射程仅有40公里。要想打到敌人,战列舰必须近距离接近,这在现代战争中无疑是自寻死路。专家指出,将战列舰重新投入使用,就像用老式火枪对抗现代的狙击步枪,根本没有可比性。
与此同时,美国造船业的衰退也显而易见。例如,星座级护卫舰的建造过程,原本基于意大利的设计,经过反复修改后,最终与最初的设计差别巨大。原定的五年建造期被拖延至九年,预算也从13亿美元飙升至19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的造船厂通过模块化建造,提高了效率,一艘055型驱逐舰从开工到下水仅需两年时间,且造价远低于美国。由于钢材、人工成本低廉,再加上军民技术的融合,中国的军舰建设已经大大缩短了时间和成本,而美国的造船业依然处于落后状态。
特朗普希望通过战列舰获得一种“非对称”优势,这种做法就像是想用木桶最短的那块板去抵挡敌方的长矛,显得徒劳无力。在特朗普的演讲中,他频繁提到美国海军的辉煌历史,还特别提到了爱荷华级战列舰,这艘船曾参加过二战、朝鲜战争和海湾战争。显然,这样的情怀牌是为了激起选民的怀旧情绪。尽管美国想要重温往日的荣耀,但现代战争讲究的是平台适应性,而不是依赖钢铁巨兽的威慑力。
与此相比,中国的做事风格更加务实,福建舰以8万吨的吨位,配备了先进的电磁弹射技术,055型驱逐舰则具备112个垂直发射单元,能够与卫星、无人艇等协同作战,形成一套完整的作战体系。而美国的怀旧方式,更多的是在向过去致敬,实际意义较为有限。即使是美国退役的高级军官也表示,美国如今的军舰建设更多像是在造纪念品,而中国则在构建一个全新的战争系统。
翻开历史,武器的更新换代从未停止。1944年,在莱特湾海战中,尽管日本的大和号战列舰曾是巨无霸,但最终还是被美国航母的飞机击沉。从那时起,大舰巨炮的时代就已经结束。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战舰更具适应性,能够更加高效地协同作战。2025年,解放军的推演表明,055型驱逐舰与歼-35舰载机、高超音速导弹的组合,已经能够在2000公里外有效限制战列舰的行动。美国的造船业已步履维艰,全国只有四家军用船厂,而这些船厂的技术和人才也逐渐老化。
特朗普提出通过关税来支持战列舰的计划,实际上只是试图通过政策来弥补美国造船业的短板。然而,美国的航运业对此并不买账,因为这将增加它们自身的成本。与此同时,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计划不断推进,与世界多个港口建立了紧密联系。比如,中远控股了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成为地中海的航运枢纽,进一步巩固了其海上影响力。
最终,特朗普的战列舰计划不过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一种焦虑反应。中国通过现代化的055型驱逐舰和福建舰,已经设立了新的海权标准,而美国则企图通过怀旧符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海上的规则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现代战争不再依赖于庞大的钢铁舰体,而是依赖于高效的技术和协同作战。尽管特朗普的复古政策能够激发部分选民的情绪,但美国的工业基础和创新能力已经无法回到过去。真正的竞争力,依然在于能否创造新的规则,而非守着旧梦。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将在全球舞台上继续发挥其优势,带领世界迈向更加创新和繁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