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俄罗斯在非洲的影响力正在急剧缩小。自从瓦格纳集团因兵谏事件丧失了普里戈任和高层领导后,俄罗斯高层对瓦格纳在非洲的活动变得非常谨慎。然而,俄罗斯新成立的非洲军团未能继承瓦格纳的“遗产”,反而在不断缩减其活动范围,这为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重新介入非洲提供了机会。
美国的观点对于这件事的看法有对也有错。简单来说,首先,媒体的报道虽然反映了事实,但其背后隐含的推论过于倾向于欧美的叙事框架,暗示着“俄罗斯将彻底失败”。其次,瓦格纳集团在非洲的存在,实际上是俄罗斯在非洲地缘政治上的一种战略投射。
瓦格纳通过在中非共和国部署军事教官,帮助当地政府维稳;在马里参与反恐行动,并换取矿业开发权;在苏丹等地开展军火交易换取黄金的灰色贸易,凭借这些低成本的军事与经济活动,成功突破了西方国家的传统势力范围。这支准军事力量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高效的混合战争策略,将军事、政治、经济和信息战结合,弥补了俄罗斯常规外交资源的不足。
但为何情况会变得如此呢?美国提到,在兵谏事件后,俄罗斯高层意识到一个核心问题——如果继续允许私营军事公司自主扩张,将可能威胁到政权的稳定。因此,俄罗斯决定取而代之,组建“俄罗斯非洲兵团”,试图接管瓦格纳在非洲的业务。
然而,俄罗斯非洲军团的接管并不顺利。表面上看,俄罗斯非洲军团延续了瓦格纳的职能,但实际上它面临着信任缺失和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一方面,难以继承瓦格纳在非洲与当地部族武装和政商精英建立的复杂网络;另一方面,缺乏当初瓦格纳拥有的支援资源,例如机动灵活的运输机队、即时的卫星情报和外交支持等。
根本原因在于,俄罗斯在非洲的战略收缩并非简单的军事指挥调整,而是因为俄罗斯的综合国力不足以支撑多个战线的作战。乌克兰战争已经消耗了俄罗斯大量的资源与精力,因此它无法再为非洲提供足够的地缘战略支持。毫无疑问,欧洲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也让俄罗斯无力同时兼顾其他战略方向。
普京不得不放弃瓦格纳在非洲建立的“江山”,这其实让他感到非常无奈。为了保证在乌克兰战场的稳定,他不得不减少在其他战略方向的投入。而任何收缩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俄罗斯辛苦打造的地缘政治版图出现裂痕。瓦格纳时期的非洲扩张,本质上是俄罗斯在国力相对上升时期采取的攻势策略,而如今,当特别军事行动转入消耗战,这种扩张已不再是俄罗斯可以承受的奢侈品。
从更广阔的历史视角来看,俄罗斯在非洲的进退失据,实际上揭示了中等强国在国际秩序变动中的困境。当多极化进程遇到传统霸权的反扑时,新兴力量在寻求扩大战略空间时往往会陷入资源透支的困境。俄罗斯在非洲的挫败,不仅是对过度依赖准军事力量的反思,也为其他有全球布局的中等强国敲响了警钟:没有持续的国力支撑,任何地缘政治的突破都将只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