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初延曾写过一篇《他是国务院副总理,曾长期主管我党的宣传工作,儿子是高级经济师》,讲述了陆定一同志在组织改革中的事迹。其实,除了陆定一同志,还有一位被称为组织改革标兵的人,他就是曾担任中央组织部二科科长的严朴同志。 严朴是我党早期著名的政工领袖之一,他出生于1898年,江苏无锡人,曾任中央组织部二科科长、中央苏区国民经济部副部长以及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秘书长等职务。严朴与我党许多重量级领导人有着深厚的关系,他不仅是王若飞同志的秘书,还曾与陈云同志并肩工作,并且还是陆定一的岳父。能拥有这么多身份,足以说明他在党内的重要地位。
严朴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地主家庭,从小由姑母抚养,接受四书五经的教育。那时,国家正处于民主革命的关键时期。严朴不愿为腐朽的北洋政府效力,因此于1922年考入上海专科大学,成为了该校的学生领袖。上海专大学习期间,他结识了革命先驱瞿秋白、邓中夏等人,并受他们的影响,于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尽管当时严朴只有26岁,他在工农运动方面却有着突出的成就。1925年,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直系军阀孙传芳等人对工农群众进行了残酷打压。严朴通过发动上海各界人士罢工,带领工人走上街头进行示威,亲自冲在最前线,最终成功成为代表团的谈判代表。 由于在五卅运动中的突出表现,1925年6月,严朴被选为上海区委工委委员,开始了在党内的重要工作。1925年10月,27岁的严朴被派往无锡工作,开始领导无锡地区的党政建设。在无锡,他不仅组织了工农武装暴动,还创办了江苏中学和无锡二中等学校,极大增强了我党的实力。 1928年,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和即将召开的六大,严朴离开了无锡,前往上海,并当选为上海松浦特委委员。1929年初,严朴与刘晓、夏采曦等人一起,在上海发动庄行起义,再次带领工人暴动,提升了我党的声望。 严朴与陈云同志是在中央苏区认识的。1932年,严朴来到苏区,担任国民经济部副部长,负责中央苏区的对外贸易。陈云同志当时是国际贸易部部长,而严朴作为副手,协助负责盐、钨等物资的贸易与运输工作。凭借红军开辟的运输线路,严朴为中央红军的后勤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红军长征的进行,严朴被选派到莫斯科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回到延安,担任中央组织部二科科长。中央组织部二科主要负责党政统战工作。严朴上任后,立即投入到组织部的工作中,他协助组织部长陈云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派遣工作人员到基层开展统战工作、精简组织架构、加强党员建设等。经过三年的努力,严朴不仅成功实现了组织部的新老交替,还被任命为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成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政工骨干。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严朴被派往东北工作,担任哈尔滨市委组织部长。在这里,他指挥部队进行剿匪和土地改革工作。严朴采取了军民结合的策略,有计划地清剿松江一带的匪患,并依托实际人口进行土地划分。他的努力不仅成功肃清了敌伪残余,还为东北我军的后续行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9年4月,严朴受命到北平参加工作。然而,同年6月5日,因旧病复发,年仅51岁的严朴不幸去世。严朴的去世令陈云等同志十分悲痛,为了纪念他的功绩,陈云于1949年6月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严朴同志传略》,高度赞扬了严朴的革命贡献,并称他为“革命英雄”。 严朴是我党早期的一位杰出军政骨干,他对党忠诚、严于律己,尤其在东北的解放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英年早逝无疑是我党的一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