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蜀汉在诸葛亮去世后,确实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困境。魏延、马谡、张苞等人相继陨落,真正能独当一面的名将几乎没有。为了维持蜀汉的军政运转,诸葛亮苦心培养了姜维。虽然姜维出身于曹魏阵营,但最终却成为支撑蜀汉几十年的核心人物。有趣的是,蜀汉后期的“四大将军”,竟然全都是从曹魏投降过来的。
首先要提的就是姜维。姜维原本只是曹魏一名不起眼的参军,却因兵败被诸葛亮围困,不得不投降。但他的命运也因此改变。诸葛亮极为赏识他的才华,很快将他提拔重用,年仅三十岁就担任了征西大将军。此后,姜维在诸葛亮去世、费祎相继离世后,逐渐接管了蜀汉的军政大权,几乎独掌朝纲。他继承了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多次发动北伐,虽然一度打出了声势,但也严重消耗了蜀国的国力。最终,在剑阁对峙钟会时,却被邓艾偷袭入蜀,姜维孤注一掷,劝钟会谋反,却以失败告终。姜维与钟会双双被杀。作为降将,他却能得到刘禅如此信任,并长期掌控蜀汉,可见其才华与能力确实不凡。
接着是夏侯霸。他的出身颇具传奇色彩——父亲是曹魏名将夏侯渊,却被蜀军所杀。原本他誓要为父复仇,但后来竟因自身安危投奔蜀汉。原因是司马懿发动政变,曹爽一族被灭,夏侯氏也难逃牵连,夏侯玄惨遭处死,夏侯霸深知自己随时会有大祸,于是转投蜀汉。在刘禅麾下,他官至车骑将军,与姜维并肩作战,征讨的对象已不再是曹氏的魏国,而是掌握大权的司马氏。值得一提的是,夏侯霸与刘禅还有亲戚关系——他的妹妹是张飞之妻,而刘禅的皇后正是夏侯霸外甥女。凭借这层血脉,他更得到了信任。他征战不息,最终死在征途中,也算是忠心以赴。
第三位是王平。他投降蜀汉的时间比姜维更早。当初曹操亲征汉中时,王平身在魏军,结果兵败被俘,便选择投降刘备。刘备对他不薄,亲自封他为裨将军。此后,他跟随诸葛亮多次北伐。即使在马谡街亭大败后,他不仅未被责罚,反而被重用,组建了“无当飞军”,成为蜀汉的王牌部队。诸葛亮去世后,他独自击败曹爽的十万大军,威名大震,被刘禅高度信任,长期镇守汉中,最终安享天年。
最后一位是郭循。他原本在与姜维作战时被俘,随后被刘禅封为左将军,看似忠心效力蜀汉。但此人心怀鬼胎,有记载称他是假意投降。郭循虽然在战场上立下了一些功劳,但更多是为了掩盖真实意图。他曾试图暗杀刘禅,因防备森严而失败,却成功策划刺杀了当时的大将军费祎,使蜀汉政局陷入动荡。此后关于他的记载便消失了,不知是被处死,还是重新回到了魏国。
总的来说,蜀汉后期的“四大将军”——姜维、夏侯霸、王平、郭循,竟无一不是出自曹魏阵营。这不仅折射出蜀汉人才的匮乏,也反映出三国后期错综复杂的形势。蜀汉虽因他们一度延续了国祚,但终究难敌大势,走向了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