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走向统一的道路极其漫长而艰难,这段历程被西汉学者贾谊在《过秦论》中用一句话概括: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意思是说,秦国历经六代君主、上百年的努力,才终于实现了统一天下的宏愿。
这六位关键人物分别是:第一代秦孝公,第二代秦惠文王,第三代秦武王和秦昭王(兄弟相继),第四代秦孝文王,第五代秦庄襄王,以及第六代的秦始皇嬴政。
那么问题来了,在秦国的统一进程中,哪位秦王的功劳最大呢?
先看三位任期极短的君王:秦武王只在位四年,秦庄襄王在位三年,而秦孝文王更是仅仅三天就去世了。如此短暂的统治时间,根本不足以发挥大的作为,他们对统一大业的影响有限,因此可以直接排除。
真正有资格比较的,只有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王和秦始皇。
秦孝公:开创基业
秦孝公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他启用商鞅推行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从此秦国摆脱了自秦穆公之后数百年的衰落,逐渐具备与东方六国抗衡的实力。他的最大贡献是让秦国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奠定了强盛的根基。
秦惠文王:继续发展
秦惠文王继位后,压制守旧派,坚定执行商鞅变法的成果。在用人方面,他不拘一格地任用外来人才,在外交上纵横捭阖,打破了六国对秦的孤立。在军事上,他多次打败魏国,夺取河西全境,灭掉义渠,攻下巴蜀,既扩展了疆域,又确保了西部和南部的稳定。从此秦国可以专心对付东方六国。他的功劳在于为秦国赢得了稳固的后方和战略主动权,让争霸天下成为可能。
秦昭王:决战关键
秦昭王在位长达五十六年,这是秦国历史上最为关键的时期。他领导秦国打了多场重要战役: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这些战役不仅夺取了大片土地,更消耗和摧毁了六国的主力。韩国、魏国从此一蹶不振,楚国和赵国也被打得元气大伤,只能苦苦自保。到秦昭王末期,秦国的国力已远远超越六国,具备了灭国统一的实力。正如历史学家翦伯赞所说:“秦对六国的斗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秦始皇:完成统一
秦始皇消灭六国,正式完成了大一统,这是历史上划时代的成就。不可否认,他本人雄才大略,决断果敢。但客观来说,他继承的是前辈们打下的厚实基础。到了这个阶段,秦国的实力已经远超六国,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虽然仍有战争的艰难,但总体而言,难度比起秦昭王时期要小得多。
例如,楚国就是在长期对峙中耗不起而败退;赵国换下名将李牧,本质上与长平替换廉颇一样,不仅是统治者不信任将领,也是因为国家再也无法支撑长期消耗。
总结
秦孝公是奠基者,为秦国指明方向;秦惠文王是建设者,让秦国实力稳步增强;秦始皇是完成者,将统一推进到历史的终点。而真正让秦国由“有可能”走向“必然”的,是秦昭王。他以长期而艰苦的战争,消磨了六国的力量,奠定了统一大业的决定性胜局。
因此,可以说:秦昭王才是秦国统一路上贡献最大的一位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