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一结束,局势就急转直下——一场大规模冲突的风险骤然升高。美国总统川普以打击委内瑞拉境内贩毒集团为名,在委内瑞拉周边海域集结了大量军力:F-35战机、两栖攻击舰、核潜艇都已到位,负责登陆作战的美海军陆战队第二十二远征联队也在附近展开大规模演习。种种动作看起来像是在为侵略做准备,信号非常明显。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在全国讲话中指责美军威胁该国安全,称有八艘攻击舰携带一千多枚武器并以核潜艇相配合,宣称这是百年未有的严峻威胁。当前的疑问是:美国会不会动武?会不会直接侵略委内瑞拉?在我看来——可能性极大。即便不是立刻开战,未来动武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下面把我的判断和推理分几点讲清楚。
第一点是政治信号。九三阅兵对西方阵营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可能动摇一些国家对“美国仍是全球霸主”这种看法。美国在阅兵后需要通过一次相对“可靠”的军事行动来向盟友和竞争对手证明:美国的军力和影响力仍然不可撼动。因此,挑一个地理上相对接近、且容易介入的小目标,对美国来说既有象征意义,也能迅速传递霸权讯号,这很像是一种“及时止损”的策略,用局部行动抵消阅兵带来的影响力损失。
第二点是资源动机——石油。委内瑞拉不仅是石油大国,其在全球石油格局中的位置非常特殊:它拥有大量重质原油储备。重质原油黏度高、含硫多,开采和炼制难度比轻油大,但正是这些重油经过深加工后能产出许多重要的化工原料。重油经过深度提炼可以用来做沥青(用于道路和军事工事)、润滑油(用于维护大型机械)以及基础的石化原料,进一步生产合成材料和其他战略性产品。虽然日常用油多偏好轻质石油,但从国防与工业链的角度,重油非常关键——它是许多战略物资的原料来源。
委内瑞拉是全球最大的重油储备国,已探明储量巨大。如果美国能控制这些资源,它可以把委内瑞拉的原油与墨西哥湾沿岸的炼化能力直接对接。墨西哥湾一带拥有世界级的炼化厂和完整的石化产业链,这些设施擅长处理黏性大、含硫多的重质原油。地理接近意味着运输成本和时间都会下降,原料供应更稳定、更经济。对美国来说,这不仅能支撑其再工业化计划,还能为乙烯、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的生产提供可靠来源,从而带动塑料、合成橡胶、化肥乃至更高附加值化工品的制造业回流,创造就业并强化产业链。
第三点是战略调整。近期有报道显示,美国国防与安全战略在讨论重心转移:减少把主要精力放在远端对手(比如所谓的“某些大国”)上,转而优先保障本土和西半球安全。这种思路等于在地缘政治上做“收缩并整合”——先把美洲变成牢固的后院,再借助这一后方基础重新参与全球竞争。历史上强国常走这条路:先在本地区稳固霸权、整合周边资源,再向外扩张。美国也不例外:从美西战争到二十世纪的影响扩展,美国曾通过控制或影响西半球国家来获得资源、市场和战略纵深。
回看历史与现实结合的逻辑:掌控本地区能带来更短的物流、更稳定的供应链和更大的战略纵深,这对于在全球范围内展开长期竞争至关重要。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很难持续投入海外的大规模竞争和战争。基于这种地缘政治逻辑,一旦美国决定重启全面竞争、要把自己的“后院”牢牢把住,不亲美、甚至对抗美国的南美国家就会面临被清算的风险——古巴、委内瑞拉之类的国家尤为脆弱。
综上所述,作者的观点是:美国在九三阅兵后选择对委内瑞拉采取强硬行动,既有政治示威的需要,也有资源与产业链的现实利益驱动,同时还符合美国可能的战略收缩与整合思路。南美国家因为地理接近与资源丰富,长期处在一种“离天堂远、离美国近”的尴尬位置——历史的循环与现实利益,使得它们经常被卷入大国博弈的漩涡。未来是否会发生全面军事冲突,仍取决于多方面的博弈与选择,但从动机与部署上看,冲突的风险确实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