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让那个群雄争霸、三分天下的时代更加为人熟知。从桃园结义到煮酒论英雄,这些故事早已深入人心,而书中那些性格鲜明、能力卓绝的人物,更是人们热议的焦点。
在三国人物中,各有专长。有人擅长用计,如诸葛亮;有人以勇武著称,如赵云。诸葛亮作为一代谋臣无人质疑,而赵云是否堪称“三国第一猛将”,却常引来争论。但事实是,赵云在战场上屡屡让敌人闻风丧胆,有时甚至未战就能逼退对手,这份威慑力已足以说明他的实力。若还有疑问,不妨问问屡次败在赵云手下的魏国名将张郃,他最有发言权。
蜀国有“五虎上将”,魏国也有“五子良将”,两方势均力敌。赵云与张郃,正是分属这两大阵营的代表人物。
赵云,字子龙,在群像鲜明的《三国演义》中依旧格外耀眼。他最大的标签,就是“未尝一败”。古人常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即便再强的将领,也难免会有失手的时候。但赵云,却被后人誉为“不败将军”。
赵云早年投奔公孙瓒,后来结识刘备,并将其视为终生效忠的主君。他重情重义,自此忠心不二。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也未曾动摇。最著名的就是“长坂坡单骑救主”。当时曹操大军追击刘备,刘备仓皇逃走,只能舍弃妻子与幼子。赵云却在万军之中数度冲杀,斩敌无数,硬生生救出阿斗。这一战,不仅令曹操称赞他是“虎将”,更让赵云的勇名响彻天下。刘备为此特设“牙门将军”一职,让赵云随侍左右,可见信任之深。
赵云的威名并非仅靠救主一战,而是多年征战中积累的。他曾在正面战场上与许褚、于禁、李典三员曹魏名将鏖战,仍能全身而退,反手斩杀高览,立下赫赫战功。从此,曹军将士对赵云心生畏惧,避之不及。
而另一边的张郃,虽名气不及赵云,却同样是魏国的中坚猛将。他早年效力袁绍,后因不合而转投曹操,反倒因此得到重用。从此,他屡立战功,平定袁氏余党、击败马超韩遂,逐渐成为曹魏的重要支柱。连刘备都曾感叹:“要杀,应该杀张郃。”可见其能力之强。
不过,张郃一生最难堪的,就是与赵云的交手。两人初次碰面时,张郃并未将赵云放在眼里。但在穰山之战,他亲眼目睹赵云连战许褚等三员大将而不落下风,最终又轻松斩杀高览。张郃亲身与赵云交锋时,仅三十回合就败下阵来,自此对赵云心存阴影。
长坂坡一役,赵云怀抱阿斗仍能从容杀敌。张郃不服,想趁机报仇,结果又被赵云一枪击退,颜面尽失。他甚至辩解说赵云身上有“红光相助”,这种说法自然被视为借口。
赤壁之战后,张郃和徐晃被迫断后,迎战士气正盛的蜀军。结果,他们再一次败在赵云手下。之后在汉中之战,张郃与赵云再次相遇,他和徐晃都不敢应战,选择避开锋芒。自此,赵云的威名更加深入人心,许多曹魏将领甚至未曾与他交手,就已闻名而惧。
赵云以忠勇著称,战无不胜,是真正的“常胜将军”。而张郃虽有不俗的实力,却在赵云面前屡战屡败,甚至被打出心理阴影。两人的交锋,不仅展现了个人武艺的差距,也让后人更清楚地看到,赵云为何能稳居“五虎上将”之列,成为三国最耀眼的武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