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最大的区别在于,项羽只想当个楚王就满足了,而刘邦却立志要当全天下的皇帝。正因如此,项羽在封赏功臣时显得特别小气,因为他把王爵看得很重;刘邦表面上封赏大方,其实都是权宜之计——等项羽一死,这些封赏连本带利都得收回来。
《史记》记载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汉十一年,吕后处死了淮阴侯韩信,这让淮南王英布心惊胆战。到了夏天,汉朝又杀了梁王彭越,更可怕的是,吕后竟将彭越的尸体剁成肉酱,分装在食盒里送给各路诸侯品尝。当这份厚礼送到淮南时,正在打猎的英布看到肉酱,顿时吓得魂飞魄散,立即暗中调集军队,准备应对不测。
项羽死后没几年,汉朝就开始对异姓诸侯王展开大清洗。韩信、彭越这些开国功臣相继遇害。值得一提的是,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位被称为汉初三大将的名将,当初都是因为不满项羽的吝啬封赏,才转投刘邦麾下的。尤其是英布,他原本是项梁起兵时就追随的老楚军,因为替项羽暗杀了义帝有功,才被封为淮南王。
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英布在汉使的挑拨下背叛了项羽,直接导致了项羽在乌江自刎的悲剧。可悲的是,项羽死后仅六年,看到韩信、彭越相继惨死,英布也被迫起兵造反。当时刘邦已经病入膏肓,本想派太子刘盈出征,谁知这个懦弱的儿子根本不敢上战场。
刘邦只得强撑病体准备亲征,心里还存着一丝侥幸,希望英布不会真的造反。但夏侯婴的门客薛公一针见血地指出:去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这三人都是因功封王的异姓诸侯。现在两个都死了,剩下最后一个,他能不反吗?
英布反叛也有自己的盘算:他以为刘邦年迈不会亲征,而除了刘邦,他只忌惮韩信、彭越,现在这些人都死了,曹参、周勃之流他根本不放在眼里。可命运就是如此讽刺——英布最怕的刘邦偏偏来了,而刘邦最不愿见到的项羽军阵,竟在英布军中重现。
《史记》记载,当刘邦看到英布军队摆出当年项羽的军阵时,顿时脸色大变。即便项羽已死去六年,刘邦对故敌的一切仍然心有余悸。他愤怒地质问英布为何造反,英布却直截了当地回答:哪有什么为什么?不过是想当皇帝罢了!
这场决战异常惨烈。虽然英布最终兵败身亡,但刘邦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史记》记载,刘邦在战斗中中箭负伤,加上年事已高,这一战竟成了两败俱伤。得胜归来的刘邦很快就一病不起,开始安排后事。
人们常津津乐道刘邦47岁起兵,七年得天下的传奇,却少有人注意到:刘邦与项羽的恩怨,其实是在清除韩信、彭越、英布这三大异姓王后才算真正了结。当初为了打败项羽不得不大封异姓王,如今这些实权诸侯又成了心腹大患。更讽刺的是,当刘邦在最后一战中击败英布时,面对的竟是项羽的军阵,自己也被流矢所伤,这仿佛是命运开的一个残酷玩笑。
从另一个角度看,刘邦也是个可怜人。花了七年打败项羽,又得马不停蹄地平定各地叛乱,最终死在了最后一场平叛的路上。更可悲的是,六十多岁的他重病在身,儿子刘盈却连领兵出征的勇气都没有。也许,这就是当年他多次把儿子踹下马车的报应吧!
这位开国皇帝生前无一日不在征战,死后仍不得安宁。就在天下即将太平之际,他却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而更残酷的是,他最宠爱的戚夫人和儿子刘如意,在他死后将遭遇怎样的命运,这一切都成了这位帝王无法挽回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