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人们的评价一直争议不断。有人称赞他修筑长城、守卫边疆,也有人指责他施政严苛、以残酷的法律惩罚百姓;有人认为他是千古一帝,开创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制度,也有人批评他德行不足,不配为皇。
其实,人无完人。今天我们既要肯定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伟大功绩,也要对他过于极端的做法持批评态度。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无需过分苛责。相比更受关注的问题是:秦朝在秦二世就灭亡了,那么秦始皇的子孙们后来都去了哪里?他们的结局如何?据专家研究,秦始皇的后裔后来多以“秦”“银”“寅”三个姓氏延续下来。
秦始皇一生用尽心血,集合天下能人,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最终消灭六国,建立了大秦帝国,成为唯一完成大一统的君王。功成名就后,他自然希望自己的江山可以世世代代延续,因此自称“始皇帝”,寄望后人能做“秦二世、秦三世”……然而,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秦始皇担心后代无能,便一边派人寻找长生不老药,幻想长久统治,一边从子嗣中挑选合格的继承人。
史书记载,秦始皇共有三十三个子女,数量在历代帝王中算是颇为可观的。他最看重的儿子是公子扶苏。扶苏性格谦逊有礼,与秦始皇的严厉残暴截然不同。他待人真诚,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普通百姓,都一视同仁。秦始皇听闻属下的评价,对扶苏愈加满意,认为这是能延续大秦基业的人才。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秦始皇病重之际,还没来得及立下正式诏书,便突然去世。他临终前口头嘱托亲信,召扶苏回京继位。但消息被宦官赵高得知。赵高暗中怂恿秦始皇另一个儿子胡亥篡位。胡亥贪玩无能,本无胆量,但在赵高的谋划下,他伪造遗诏,宣称自己是继承人,并派人逼死了兄长扶苏。
登基后,胡亥担心皇位不稳,又接连残杀兄弟姐妹,甚至连没有继承权的公主也未能幸免。原本枝繁叶茂的秦始皇家族,被他几乎屠戮殆尽。若秦始皇地下有知,恐怕也会愤怒至极。
也正因为如此,秦二世而亡之后,秦朝彻底衰落,再无人能够打出“复兴”的旗号。毕竟皇室血脉几乎被胡亥斩尽杀绝,又有谁敢公开自称秦始皇的后代呢?
不过,还是有一些幸运者逃过劫难。部分宗亲早早被忠仆带离京城,隐姓埋名,或者在混乱中趁机逃走。为了掩人耳目,他们改了姓氏,却又不愿忘记祖先,于是出现了“秦”“银”“寅”这三个新姓。
“秦”字,象征他们的根在秦国,不敢忘记始祖。
“银”“寅”则与“嬴”同音,暗示着他们的真正血脉,只是无法再光明正大地沿用。
回望历史,胡亥因一己私欲,毁了父皇苦心经营的大秦基业,也断送了皇室子嗣的未来。秦始皇一生打下的江山,就这样随着胡亥的残暴和昏庸迅速走向灭亡,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