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功臣,指的是在楚汉相争中,辅佐刘邦打下江山、建立西汉的十八位开国功臣。他们之中有智谋过人的谋士,也有勇冠三军的猛将,每个人都在西汉的建立过程中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印记。
第一位:酂侯萧何 萧何原本是秦朝沛县的狱吏。陈胜吴广起义后,他追随刘邦举兵反秦。刘邦进军关中、灭亡秦朝,萧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关键的是,他慧眼识人,举荐韩信担任大将军。楚汉争霸时,萧何留守关中,专心为前线输送粮草与兵源,使刘邦能够持久对抗项羽。刘邦称帝后,将萧何列为头功,与张良、韩信并称“汉初三杰”。此后,他还协助诛杀韩信、英布等异姓王。刘邦去世后,萧何又辅佐汉惠帝两年,最终安然离世。 第二位:平阳侯曹参 曹参早年也是沛县的小吏,随刘邦、萧何起兵反秦。他在灭秦、灭楚的过程中攻下两国与一百二十余座城池,功绩显赫,排名第二。萧何去世后,他接任汉朝的第二任相国,继续推行萧何制定的法令,帮助新生的汉朝稳定政局,留下“萧规曹随”的美谈。 第三位:宣平侯张敖 张敖是赵王张耳之子,刘邦年轻时曾在张耳门下为客,两家情谊深厚。刘邦建立汉朝后,张敖继承赵王爵位,还娶了刘邦的独女鲁元公主。后来,他的女儿张嫣又成为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张敖在政治上与汉室关系紧密,晚年安然去世,享年59岁。 第四位:绛侯周勃 周勃是西汉名将周亚夫的父亲。起初,他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几乎参与了秦末汉初所有大战。刘邦死后,吕后把持朝政,试图让吕氏家族掌权。关键时刻,周勃与陈平联手诛杀吕氏诸王,迎立汉文帝登基。此后,他两度出任丞相,晚年善终。 第五位:舞阳侯樊哙 樊哙原是屠户,以勇猛著称。他随刘邦起兵后,多次出生入死。在鸿门宴上,樊哙挺身而出救下刘邦,更让人印象深刻。刘邦即位后,他又平定了多次叛乱。然而,由于他与吕后有亲戚关系,刘邦晚年对其有所忌惮。幸亏陈平未执行刘邦的密令,樊哙才得以保全性命,最终在汉惠帝六年病逝。 第六位:曲周侯郦商 郦商率四千多人投奔刘邦,此后随军征战秦楚,战功显赫。刘邦称帝后,他又平定臧荼、英布等叛乱。刘邦死后,他仍辅佐汉惠帝与吕后。吕后去世后,郦商参与诛灭吕氏家族,但不久病逝。 第七位:鲁侯奚涓 奚涓是刘邦早期的部将,战功与樊哙相当。在楚汉争霸时,他不幸战死。刘邦称帝后,由其母亲代领封号。 第八位:汝阴侯夏侯婴 夏侯婴随刘邦起兵,勇敢善战。在彭城之战中,他冒死救下了汉惠帝与鲁元公主。刘邦去世后,惠帝与吕后都感念旧恩,对他极为尊崇。吕后死后,他又参与拥立汉文帝,最终安享晚年。 第九位:颍阴侯灌婴 灌婴在刘邦起兵时加入,屡立战功。称帝后,他继续随刘邦平叛。刘邦死后,他又与周勃等人诛灭吕氏,拥立汉文帝,最终善终。 第十位:阳陵侯傅宽 傅宽原是魏国旧将,魏国灭亡后投奔刘邦。他随军征战,屡次立功,晚年病逝于汉惠帝时期。 第十一位:信武侯靳歙 靳歙在宛朐投奔刘邦,此后随军征战秦楚。称帝后,他参与平定多次叛乱,但在吕后掌权期间病逝。 第十二位:安国侯王陵 王陵出身沛县名门,刘邦早年便称其为兄长。起初两人各自起兵,互不隶属。后来王陵的母亲被项羽俘虏,为劝儿子归汉而自杀,王陵由此彻底归顺刘邦。凭借资历,他位列第十二功臣。第十三位:棘浦侯柴武 柴武原属项梁,后来被派至刘邦麾下。他随刘邦征战秦楚,战功卓著,尤其是击杀韩王信。吕后死后,他拥立汉文帝,晚年安然去世。 第十四位:清河侯王吸 王吸在刘邦攻下丰邑后投奔,自此随军屡立功勋,汉文帝即位第二年病逝。 第十五位:广平侯薛欧 薛欧同样在丰邑时加入,几乎参与了刘邦的所有军事行动,战功显赫。他与汉惠帝在同年去世。 第十六位:汾阴侯周昌 周昌原为泗水郡吏,刘邦击败泗水郡守后投奔。他深受刘邦信任,被安排护卫小儿子刘如意。但刘邦死后,刘如意还是被吕后毒害。周昌自觉有负君托,三年后抑郁而终。 第十七位:阳都侯丁复 丁复本是赵国将领,后投奔刘邦,在三秦之战与讨伐项羽中屡建战功。吕后执政期间,他得以善终。 第十八位:曲成侯虫达 虫达在砀县时投奔刘邦,之后多次随军立下大功,包括斩杀韩王信。汉文帝即位第二年病逝。 这十八位功臣,正是刘邦能够从草莽之中起家,最终击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的重要依靠。他们或智或勇,各有特色,共同构筑了西汉开国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