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晟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甚至未曾听说过他。与他相关的,更为人知的是他的后代:长孙无忌,唐朝著名的权臣;他的女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女婿正是李世民本身。
然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正是长孙晟这个人物,他虽然不如儿女那般声名显赫,但他的才智与成就同样令人瞩目。长孙晟不仅智慧超群,文武双全,而且他为唐朝后来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削弱突厥的过程中,他发挥了关键作用。突厥的强盛在他手中被分裂成东西两部,从而为唐朝最终消灭突厥奠定了基础。
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构成了巨大的军事威胁。汉朝虽然打败了匈奴,但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并未消失,每个时代都会有新的民族崛起。汉朝末年,匈奴虽然灭亡,但草原上的东胡部落分裂成乌桓和鲜卑两个部落,这两个部落迅速崛起,尤其是鲜卑,后来成为了北魏的基础。
到了晋朝,鲜卑部落获得了更大的力量。晋朝末期,鲜卑的崛起一度让中原政权感到头疼,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并没有停止。随着五胡乱华的发生,鲜卑最终胜出,建立了北魏并统一北方。但北魏的胜利只是暂时的,柔然人趁机崛起,突厥最终从柔然的压迫下脱离出来,并在北魏的衰弱中迅速崛起。
当时,突厥的力量已是无可匹敌。北魏分裂后,东魏和西魏先后被权臣篡位,导致中原政权的整体衰弱。突厥也趁机发展为一大强国,甚至一度自称中原的“父母”,北周与北齐被迫对其称臣纳贡,甚至通过和亲来维系关系。
然而,长孙晟却在这个历史节点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北魏贵族后代,长孙晟自幼聪慧,尤其擅长射箭,他的箭术简直是百发百中。早期,他并未引起特别关注,但在一次与突厥使者的接触中,他的才能得到了展现。
那是在公元580年,突厥可汗要求北周派公主与其和亲,长孙晟被指派护送公主。突厥原本看不起北周派出的使者,但长孙晟凭借一箭双雕的技艺震惊了突厥,使他迅速赢得了沙钵略可汗的尊敬。沙钵略可汗不仅没有羞辱他,反而邀请他长留突厥,与突厥贵族们建立了良好关系。长孙晟并没有因此安逸度日,而是深入了解突厥的内部政治、军事布局及地理环境。
一年后,长孙晟带着这些情报返回北周,将突厥的情况一一告知当时的北周皇帝杨坚。此后,杨坚借助长孙晟的情报,制定了周密的战略,最终在隋朝建立后,长孙晟成为了其重要谋士,帮助隋朝对付突厥。
当时,突厥由多个部落组成,其中有四个可汗。长孙晟通过巧妙的离间计,使得突厥各部之间产生内讧,最终导致突厥的分裂。长孙晟的策略是“远交近攻”,即通过与突厥的某些可汗建立联系,挑起他们之间的矛盾,让强者相互猜忌,从而削弱突厥的力量。
长孙晟首先拉拢了达头可汗,通过暗中策动,成功使得达头可汗背离沙钵略可汗。接着,他又通过一系列巧妙的行动,迫使阿波可汗投向隋朝,并挑拨沙钵略可汗与其之间的关系。最后,在长孙晟的精妙布局下,突厥四部最终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失去了统一的力量。
突厥的分裂与内乱直接导致了它的衰退,最终为隋朝提供了机会。长孙晟的谋略不仅让隋朝在短期内避免了与突厥的全面战争,还为隋朝建立了强大的北方防线。
总的来说,长孙晟不仅是个出色的军事将领,更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他用自己卓越的智谋和深厚的洞察力,帮助隋朝分裂了强大的突厥,为后来唐朝的兴起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