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与他共同打天下的功臣们,特意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中绘制的画像。这二十四人,几乎涵盖了文臣谋士与沙场猛将,个个在大唐开国过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下面我们用更直白的方式,来了解这二十四位功臣的故事。 第一位:赵国公长孙无忌 他是李世民的至交好友,也是皇后的亲兄。玄武门之变中,他积极参与,助李世民夺位。之后长期任宰相三十余年,对大唐忠心耿耿。但因反对武则天当皇后,最终被小人诬陷,流放途中含冤而死。 第二位:河间王李孝恭
李孝恭是李渊的堂侄,开国时战功赫赫,平定巴蜀、攻占三十余州。玄武门之变时他选择中立,因此未得太宗重用,后来逐渐淡出权力核心,英年五十病逝。 第三位:莱国公杜如晦 杜如晦是著名的谋臣,善于决断,与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在辅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过程中,他功不可没。可惜英年早逝,年仅四十六岁。李世民痛哭数日,足见其地位。 第四位:郑国公魏征 魏征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人马。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不但没有杀他,还重用其直言敢谏。魏征敢于直面君主过失,帮助太宗成就盛世。他去世时,太宗痛哭失声,甚至停朝五日。 第五位:梁国公房玄龄 房玄龄与杜如晦并肩为谋臣,筹谋社稷之功极大。贞观年间,他是太宗最信任的宰相之一,享年七十岁。 第六位:申国公高士廉 高士廉是皇后的舅舅,玄武门之变中也立下功劳。此人最擅长举荐人才,推荐了不少贤臣,算是幕后功臣。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二岁。 第七位:鄂国公尉迟敬德 著名的猛将,玄武门之变时,亲手斩杀李元吉,还迫使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晚年炼丹自服,七十四岁去世。后世与秦琼并列门神。 第八位:卫国公李靖 李靖的军功可与太宗比肩,灭东突厥、平王世充、削平割据,几乎奠定了唐朝疆域。他是名副其实的开国战神。高寿七十九岁。后世小说中,他更被神化为“托塔天王”。 第九位:宋国公萧瑀 他是隋炀帝皇后的弟弟。性格刚烈,六次拜相又六次被罢。最终因受姐姐去世打击,郁郁而终。 第十位:褒国公段志玄 拒绝了太子李建成的拉拢,坚持支持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功成身退,四十五岁早逝。 第十一位:夔国公刘弘基 屡立战功,但因被卷入叛乱一度被罢官,后获重用,六十九岁病逝。 第十二位:蒋国公屈突通 随军征战多年,尤其在灭王世充时功绩突出。最终寿终正寝,七十二岁去世。 第十三位:勋国公殷开山 跟随太宗征战沙场,战功显赫,却因征战途中染病早逝。他也是凌烟阁功臣中最早去世的一位。有趣的是,《西游记》中,殷开山被虚构为唐僧的外祖父。 第十四位:谯国公柴绍 李渊的女婿,随军打下天下。后来又率军灭掉最后的割据势力梁师都。五十一岁病逝。 第十五位:邳国公长孙顺德 长孙无忌的堂叔,因牵连叛乱而被罢官,后复出任刺史,卒于任上。 第十六位:郧国公张亮 他在玄武门之变前为李世民奔走,但后来因养义子被告谋反,最终被太宗处死。 第十七位:陈国公侯君集 曾是李世民的铁杆战将,后因参与太子李承乾的谋反被处死,算是由功臣到叛臣的典型。 第十八位:郯国公张公谨 玄武门之变时,他临危守门,保住了大局。后来随李靖灭东突厥。但英年早逝,仅三十九岁。 第十九位:卢国公程咬金 大家熟知的“程咬金三板斧”就是他。性格豪爽,战功累累。活到七十七岁高龄。 第二十位:永兴公虞世南 他是著名学者与书法家,常劝谏太宗。书法成就极高,被称为“初唐四大家”之一,享年八十一岁。 第二十一位:邢国公刘政会 唐初起兵时的首批功臣,负责镇守太原,深得信任。 第二十二位:莒国公唐俭随李渊起兵,后又成功说降突厥,为唐朝边疆安定立下大功。他的后代中,还出了明代名士唐伯虎。 第二十三位:英国公李勣(原名徐世勣) 随太宗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战功累累。后来更灭东突厥与高句丽,是唐朝最重要的军事统帅之一,享年七十六岁。 第二十四位:胡国公秦琼 著名猛将,作战无数,每战必冲锋在前。可惜因伤病缠身早逝。后世百姓敬其忠勇,将他与尉迟敬德一起奉为门神。 ——这二十四位凌烟阁功臣,或是智谋之臣,或是沙场虎将,他们共同铸就了大唐的基业。唐太宗以绘像留念,不仅是对功臣们的褒奖,也是对后世的警示与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