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满清军队成功入关,随后数年间,八旗军席卷整个中国,最终统一了四海,建立了清朝。这个新兴的王朝开启了长达两百余年的统治。对于广大的汉人而言,满清的统治或许意味着再次经历蒙元的统治模式;然而对于生活在中原一带的部分满族后裔来说,这却是一个重归故土、成为上层阶级的机会。
在甘肃平凉的泾川县,这里有一群特殊的居民——金兀术(完颜宗弼)的后裔。完颜宗弼,或称金兀术,曾是金朝的著名将领,他的后人世代居住在梅花山下,历史悠久,世代相传。他们在满清建立后,热烈迎接新政权的到来,甚至每年在特定的节日里,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纪念这位勇猛的祖先。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独特的传统,那就是禁止谈论岳飞。
那么,金兀术的后代与满清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何他们选择在甘肃隐居?为何他们对岳飞如此抵触?接下来,让我们细细道来。
首先,金兀术的故事要从中国东北的历史说起。早在神话时代,东北便有了肃慎族,后来演化为女真族。金兀术出生在女真部落崛起的时代,金朝的建立便是女真族一度强盛的象征。金兀术是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儿子,凭借着勇猛的军事才能和高贵的血统,他成为金朝历史上的一位名将。
金朝一度制霸北方,但最终未能抵挡住历史的变迁,逐渐灭亡。金朝灭亡后,女真族依然顽强生存,并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重新崛起,建立了“后金”,也就是清朝。随着满清的兴起,金兀术的后人受到清朝统治者的优待。满清政府不仅给予他们大量的土地、财富,还减免他们的赋税。然而,尽管如此,这些金兀术的后代并没有选择返回东北过上优渥的生活,而是迁居到甘肃泾川,过上了近乎与世隔绝的日子。
为何金兀术的后人不选择在满清的统治下享受荣华富贵,而是选择远离繁华、隐居西北?这背后其实与他们的祖先金兀术的历史密切相关。金兀术生于战乱频繁的年代,他年轻时便随父亲和兄弟们征战沙场,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金兀术不仅勇猛,还具有卓越的指挥能力和超凡的勇气。早在1122年,他便跟随父亲完颜阿骨打攻打辽朝,在一次战斗中,他表现出色,甚至空手接白刃,成功击杀敌军。后来,他又多次参与了攻打宋朝的战役,尤其是在靖康之变中,金兀术以出色的战术攻破了宋朝防线,俘虏了北宋的皇帝。
然而,金兀术并非只是一位军事将领,他还担任过金朝的高官,推动了金朝的政治改革和民族融合。他的儿子完颜亨也继承了父亲的军事才华,成为了金朝的杰出将领。尽管如此,金朝的灭亡和政变给金兀术的家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金朝灭亡后,金兀术的后代并未立刻投降或逃亡,而是选择了迁移至甘肃的泾川,定居并守墓。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兀术的后代逐渐与当地的汉族人融合,他们学习汉语、从事农耕,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数百年的岁月里,他们逐渐被当地人接受,甚至在登记户口时,自愿改为汉族。这些完颜族人生活简单而平静,直到每年特定的日子,他们才会聚集在宗祠里,举行祭祖仪式,以纪念他们的先祖金兀术。
然而,尽管他们与周围的汉族人已经融为一体,他们的文化和传统依旧保留着强烈的女真气息。尤其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全村的人都会聚集在宗祠,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而在村子里,从孩子们的游戏到成人们的饮酒作乐,都能感受到曾经女真族的风采。
最令外人好奇的是,金兀术的后代至今保留着一项重要的族规——绝不谈及岳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族规呢?这要追溯到金兀术与岳飞的历史恩怨。在历史上,岳飞是南宋的一位名将,他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威名震慑金朝。而金兀术的多次战役中,面对岳飞的强大阻击,他屡次败北。尤其是在朱仙镇之战中,岳飞凭借着少数精锐部队,成功击溃了金兀术的十万大军。金兀术的屡战屡败使得岳飞成为他心中的“梦魇”。
更重要的是,在金兀术的心中,岳飞的军事才能让他感到深深的威胁,而在岳飞去世后,金兀术的后代始终未曾忘记这一历史恩怨。因为岳飞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忠臣象征,而金兀术和他始终是敌对的两方。所以,金兀术的后代选择将岳飞视为禁忌,不愿提及他的名字。
如今,经过数百年的岁月,金兀术的后裔已经逐渐与汉族社会融为一体,但他们依然珍藏着与金兀术相关的历史记忆。尽管往事已成往事,他们依然恪守族规,避免提及曾经的仇敌岳飞。尽管如此,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段历史的恩怨早已被淡化,金兀术的后代也渐渐过上了平静的生活,成为了中国多元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