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蒋琬当蜀汉大将军,俩表弟却走两极:一个拒曹魏十万兵,一个投东吴当重臣
创始人
2025-10-10 09:32:32
0

大家好,我是「历史解码者」!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却忽略了尘埃里藏着的真实心跳?在这里,我会用显微镜般的考据剖开历史褶皱,从名臣奏疏里的一声叹息,到市井巷陌的半块残砖,带你看见史笔未载的「古今密码」。关注「历史解码者」,让我们在泛黄典籍与现实灯火间架起桥梁 —— 真相,往往藏在被遗忘的细节里。

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蒋琬接过大权成了蜀汉大将军,朝野上下都敬他三分。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两个表弟,却在三国乱世里走了截然不同的路:一个在汉中顶着十万曹魏大军,靠插满山头的军旗吓退敌军;一个原本在蜀汉做官,后来投了东吴,还帮孙权平定了蛮夷叛乱。同是蒋家亲戚,一个为蜀汉死战,一个为东吴效力,却都在史书里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 这对表弟的故事,比战场厮杀还耐人寻味。

先说说为蜀汉拼命的表弟刘敏。他跟蒋琬都是零陵人,年轻时就一起出了名,《三国志》里说他俩 “弱冠俱知名”,意思是二十来岁就成了当地的才俊。刘敏没走蒋琬的文臣路,反而选了带兵打仗,后来成了蜀汉的左护军。公元 244 年,曹魏大将军曹爽带着十万大军来攻汉中,可汉中的守军满打满算还不到三万,将领们慌了,都劝镇北大将军王平 “放弃阳平关,退到城里守着,等援军来”。王平也拿不定主意,这时候刘敏站出来拍了桌子:“阳平关是汉中的门户,丢了关,曹魏兵就能长驱直入,到时候想守都守不住!”

刘敏不仅敢说,还真有办法。他带着兵驻守兴势山,没等魏军来,就下令士兵在山上、山脚下到处插军旗,从山脚往上看,密密麻麻全是蜀汉的旗子,风一吹哗啦啦响,看着就像有十几万大军在这儿埋伏。曹魏的士兵到了山下,抬头一看这阵仗,没人敢往前冲,曹爽也犯了嘀咕,怕中了埋伏,只能下令扎营等着。就这么拖了十几天,费祎带着的援军终于到了,两边一夹击,曹爽只能灰溜溜地撤军。这一战下来,刘敏立了大功,被封为云亭侯 —— 谁能想到,三万守军能挡住十万大军,靠的竟是满山头的旗子和刘敏的硬气?

和刘敏一门心思守蜀汉不同,另一个表弟潘濬的路走得曲折多了。潘濬是武陵人,早年被荆州牧刘表看中,当了江夏从事。那会儿他就敢得罪人,沙羡县的县长贪赃枉法,别人都不敢管,他直接把人抓起来严惩,一下子在江夏出了名。后来刘备占了荆州,潘濬又当了治中从事,还去蒋琬的家乡湘乡当县令,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可他跟关羽合不来 —— 关羽向来对士兵好,却看不起士大夫,潘濬性子直,经常跟关羽提意见,关羽听不进去,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僵。

荆州被东吴攻破后,大多数蜀汉官员都投降了,只有潘濬关着门称病不出。孙权听说了这事,觉得潘濬是个有骨气的人,居然亲自登门去劝。他走到潘濬家门口,看见潘濬还在哭着怀念刘备,就站在门外说:“先生是有才之人,不该困在这儿,要是愿意为东吴效力,我定不会亏待你。” 潘濬见孙权这么有诚意,终于点头归顺。在东吴的这些年,潘濬的本事全显出来了:武陵有个叫樊伷的官员,勾结五溪蛮夷想叛乱,潘濬只带了五千兵,就把叛乱平了;后来他又专门管五溪蛮夷的事,把困扰东吴多年的蛮乱彻底解决了。孙权称帝后,直接封他为刘阳侯,官做到了太常,差不多相当于东吴的 “九卿之首”,离丞相就差一步。

这里得提一句,关于潘濬有没有想过回蜀汉,史料有两种说法:有人说公元 235 年蒋琬当蜀汉大将军时,潘濬私下跟人说过 “想回去看看”,还有武陵太守举报他 “密谋归蜀”;可《吴书》里写,孙权根本不信这话,反而把举报的太守罚了,说 “潘太常是真心为东吴,我信他”。更可信的是后者,因为潘濬在东吴一直待到去世,还帮孙权办了不少大事,要是真有归蜀的心思,也不会这么尽心尽力。

有意思的是,就算分属敌国,潘濬和蒋琬的亲情也没断。蒋琬在蜀汉当大将军时,还会托人给潘濬带些蜀汉的特产,潘濬也会让使者给蒋琬捎话,提醒他 “注意身体,别太累”。这种 “亲戚归亲戚,国事归国事” 的样子,在三国乱世里特别少见 —— 就像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当大将军,兄弟俩也没因为各为其主就断了联系,反而成了一段佳话。潘濬最后在公元 239 年去世,没能再跟蒋琬见一面,可他俩和刘敏的故事,却成了三国里少有的 “亲戚殊途却各展其才” 的例子。

这段记载读来总觉得透着 “乱世里的选择”。刘敏选了守蜀汉,靠一场胜仗留名;潘濬选了投东吴,靠自己的本事站稳脚跟。他们没因为 “亲戚在敌国” 就为难自己,反而在各自的阵营里活出了价值。就像蒋琬后来评价这两个表弟:“一个忠勇,一个有才,都是难得的人,只是路选得不一样罢了。”

如今在湖南永州(当年刘敏的家乡),还有 “兴势山之战” 的纪念遗址,石碑上刻着刘敏 “插旗退敌” 的故事;而在湖南常德(潘濬的家乡),也有潘濬 “平蛮乱” 的传说。这些遗迹都在说,三国不只是英雄们的战场,也是普通人靠选择和本事立足的时代 —— 不管选哪条路,只要有真本事,就能在史书里留下一笔。

以上就是今天的历史解码。史书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定论,每个褪色的墨迹背后都藏着值得玩味的复杂人性。你曾在哪个历史细节里照见现实?或是想让我解码哪段被误读的往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咱们一起在古今对话中唠唠!觉得内容有价值的话,别忘了点击「赞」和「关注」,把文章转发给爱历史的朋友 —— 你的每一次驻足,都是我深耕历史的动力!咱们下期历史现场见~

相关内容

原创 ...
“永乐盛世”是中国封建历史中少数几次繁荣的时期之一,但为何这一时期...
2025-10-11 05:02:52
原创 ...
在古代有“战国四公子”,在近代北京城里也有“京城四少”。其实在民国...
2025-10-11 05:02:32
原创 ...
一提到解放时期的“四大野战军”,很多熟悉近代历史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
2025-10-11 05:02:15
原创 ...
冈村宁次,一个令全中国人民世代铭记的日本战犯,曾经死于他屠刀之下的...
2025-10-11 05:02:14
原创 ...
川军名将:为国捐躯,英勇抗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川军总计有...
2025-10-11 05:02:08
原创 ...
中国排球协会近日发布了《关于举办2025-2026中国排球超级联赛...
2025-10-11 05:01:59
袁绍临终遗言:一代枭雄的最...
"吾不听田丰之言,致有今日之败!" 袁绍临终前的这句话,像一把锋利...
2025-10-11 05:01:53
原创 ...
在辽阔的北漠,旌旗猎猎,一队人马正在艰难地行军,迎着刺骨的寒风。尽...
2025-10-11 05:01:52
原创 ...
缅甸代总统敏昂莱大将结束出访归国 9月29日下午,缅甸国家代总...
2025-10-11 05:01:43

热门资讯

原创 张... 关于孙权的历史形象,通常有“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评价,以及“孙十万”的笑话。这个形象虽然有点片面,...
原创 如... 如果美国解体了,世界将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北约这个曾经威风凛凛的军事联盟,瞬间就会变成一具空壳。没有...
原创 从... 春秋时期,霸主的崛起和霸政的出现对当时各诸侯国的政治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春秋早期,郑庄公作为“春秋...
原创 美... 美国佛罗里达州参议员斯科特在演讲时对着台下民众喊出的话,让不少人第一次看清那段被掩盖的历史:“日本在...
原创 杨... 1950年10月22日,时任华北军区党委书记、天津警备区司令员的杨成武前往北京参加会议。在会议期间,...
深山农家院 国旗飘扬三十七年(... 农家院升旗现场。图为姚雨婷摄 汤春梅仔细整理一面面褪色的国旗。图为姚雨婷摄 江西萍乡湘东区东桥镇...
考古现场,如何“搬”进博物馆(...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展陈文物。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外景。 游客参观玉架山遗址公园复原展示区域。 游客...
原创 大... 标题:大清灭亡后,百万精锐藏哪去了,有一支竟躲了70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故事如同一颗颗璀璨的...
原创 黄... 欢迎大家关注本账号《暗读历史》,也非常希望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您的建议和支持将是我不断进步的动力...
原创 演... 在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袁绍、董卓等一众枭雄手下,拥有许多勇猛无敌的将领,他们勇敢善战,屡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