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农家走出的忠诚卫士——曹克明的传奇人生】
1934年深秋,河南南阳一户贫苦农家里,一个男婴在战火纷飞中呱呱坠地。这个名叫曹克明的孩子不会想到,自己将见证中国从战乱走向新生的沧桑巨变。当时的中原大地,军阀混战未息,日寇铁蹄又至,年幼的曹克明常躲在母亲怀里,听着远处隆隆的炮声,看着乡亲们挑着担子四处逃难。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的三光政策让河南沦为焦土。8岁的曹克明永远记得,那些被烧毁的村庄、倒在血泊中的乡亲。这些惨痛记忆,在他心里埋下了报效祖国的种子。尽管生活艰难,这个农家少年仍坚持在田间地头识字读书,他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更渴望有朝一日能为国家贡献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17岁的曹克明迎来了人生转折。1951年,他进入山西长治的兵工厂,从最基层的学徒工做起。车间里机器轰鸣,这个瘦高的青年总是最早到岗、最晚离开,工友们常见他蹲在机床边啃着窝头研究图纸。三年后,勤奋好学的他考入南京307厂技校,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在307厂的二十余载岁月里,曹克明完成了从普通工人到掌舵人的蜕变。担任厂长期间,他推行三个一工作法:每天巡视一遍车间、每周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每月与工人同吃同住三天。有次为攻克技术难关,他连续72小时守在生产线,直到问题解决。正是这种钉钉子精神,让307厂成为行业标杆,他本人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改革开放春风吹起时,这位老军工迎来了新使命。1987年,53岁的曹克明出任江苏省纪委书记。面对新岗位,他保持着一贯的务实作风:办公室不摆鲜花、下乡调研自带干粮。在查处无锡非法集资案时,面对说情风、威胁信,他掷地有声:就是天王老子说情也不放过一个蛀虫!最终将包括副国级干部在内的腐败分子绳之以法。
2009年退休后,这位老战士依然保持着简朴本色。社区群众常看见他提着菜篮逛早市,给邻居孩子讲革命故事。2014年秋天,80岁的曹克明安详离世,留下的遗物里,最贵重的是37本写满批注的工作笔记和补了又补的旧中山装。从农家子弟到纪检铁军,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共产党员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