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行省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元朝建立之前,其前身蒙古帝国就已经开始实行行省制度了。不过两者在名称上有所区别:蒙古帝国时期称为行尚书省,而元朝则改称行中书省。这两种行省不仅名称不同,管辖范围也有明显差异——行尚书省的辖区通常更为广阔。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蒙古帝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个行省。
首先来看阿母河行省,这是蒙古帝国在中亚和西亚地区设立的重要行政区域。这个行省在蒙哥大汗在位时正式设立,其疆域之广令人惊叹:包括现今伊朗东北部、阿富汗全境、塔吉克斯坦,以及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大片地区。当时正值旭烈兀西征时期,随着蒙古铁骑不断向西推进,阿母河行省的版图也在持续扩张,陆续将现今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土耳其、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以及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等地纳入管辖。然而随着蒙哥大汗在钓鱼城之战中意外身亡,旭烈兀率主力东返,这个行省的扩张才告一段落。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将这片广袤的土地封给了旭烈兀,由此诞生了著名的伊尔汗国。
其次是别失八里行省,同样设立于蒙哥大汗时期。这个行省的辖区主要是古代高昌回鹘的故地,大致相当于今天新疆的大部分区域,其行政中心设在现今新疆昌吉的吉木萨尔县。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期间,这里一度被阿里不哥控制,直到忽必烈获胜才重新夺回。但十二年后,大部分辖区又被海都占据,仅剩东南部地区后来并入元朝的甘肃行省。
最后是燕京行省,这是蒙古帝国最早设立的行省,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已建立。最初管辖金国北部地区,随着窝阔台汗灭西夏、金国,其辖区不断扩大,囊括了整个西夏故土和金国南部。在随后的灭宋战争中,这个行省的版图持续向南延伸。元朝建立后,燕京行省被重新划分,核心区域组成中书省(包括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及河南北部),其余地区则分属元朝十大行省。
值得注意的是,在元朝建立后,阿母河行省和别失八里行省这两个曾经幅员辽阔的行省都被忽必烈放弃,只有别失八里行省的东南部得以保留,并入甘肃行省。这些历史变迁不仅反映了蒙古帝国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也见证了那个时代波澜壮阔的疆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