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社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避讳。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要小心翼翼地避开与皇帝名讳相关的一切字眼。这不仅是出于对皇权的敬畏,更关系到身家性命。
说到避讳的智慧,不得不提明朝初年那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次御宴上,明太祖朱元璋指着盘中菜肴,故意考问江南首富沈万三:爱卿可知此为何物?沈万三望着那盘油光发亮的红烧猪蹄,额头沁出细密汗珠。他若直言猪蹄,便犯了皇帝名讳;若支吾不答,又恐被治个欺君之罪。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他轻拍大腿,灵机一动答道:回禀陛下,此乃'万三蹄'。这个妙答既保全了皇家颜面,又显出自己的谦卑,让朱元璋暂时放下了杀心。
这位机智过人的沈万三,可是元末明初商界的传奇人物。1306年,他出生在浙江吴兴一个沈姓农家,父亲给他取名沈富,寄托着朴实的期望。谁曾想,这个孩子日后真成了富甲一方的活财神。
沈家的发迹颇具戏剧性。在沈富四岁那年,父亲沈佑意外获得一笔横财,为避人耳目,举家迁往苏州周庄。当时的周庄还是个人烟稀少的荒僻之地,但沈家人靠着勤劳的双手,硬是将荒地开垦成良田。经过十余年耕耘,沈家成了当地有名的地主。
父亲去世后,四个儿子分家。其他兄弟选择外出闯荡,唯独排行老三的沈富留守周庄。他深谙固本培元之道,不仅精心打理田产,还兴修水利,使自家农田年年丰收。这些优质稻米,成了他积累财富的第一桶金。
随着资本日渐雄厚,沈富开始涉足丝绸、珠宝等利润丰厚的买卖。在经商过程中,他结识了苏州富豪陆德源。这位阅人无数的老商人,一眼相中了沈富的经商天赋,不仅将女儿许配给他,临终前更将大半家产相赠。至此,沈富的财富达到了惊人规模。
当时商界有个惯例:在富商姓氏后加万字以示尊崇。因沈富在家中排行第三,人们便尊称他为沈万三。除了继承家业,他还颇具开拓精神,将生意做到海外,往来于徽州、太仓等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贸易商。
然而,随着财富增长,沈万三也愈发谨慎。他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经常捐资修桥铺路,灾年开仓赈济,在民间赢得活财神的美誉。当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敏锐的沈万三察觉到这位开国皇帝性格多疑,便主动示好,甚至自掏腰包修建了南京城墙的三分之一。
但朱元璋的猜忌并未因此消除。一次宴会上,他故意用猪蹄试探沈万三,才有了那个流传千古的机智应答。可惜好景不长,数年后朱元璋还是找了个借口,将沈万三流放云南,一代巨富最终客死他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封建时代,即便富可敌国,在皇权面前也不过是蝼蚁。沈万三的悲剧,正是那个时代商人与权力博弈的真实写照。他的智慧能解一时之困,却终究敌不过帝王心术。这或许就是古代商人富而不贵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