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留下的四张王牌:若他们尚在,司马懿岂敢轻举妄动?
三国乱世中,曹操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有人称赞他是推动统一的功臣,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也有人指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认为他是汉室最大的叛臣。就连他的重要谋士荀彧,也因反对他称王而最终被害。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曹操苦心经营的基业,最终却被司马家族夺取。司马炎建立了晋朝,但真正为司马家奠定基础的,却是那个曾被诸葛亮打得畏蜀如虎的司马懿。
曹操的未雨绸缪
曹操生前对司马懿始终心存戒备。他不仅用鹰视狼顾来形容司马懿的野心,还特意告诫儿子曹丕不可重用此人。更安排了一批心腹大将辅佐曹丕,目的就是防止司马家族坐大。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曹丕却亲手将父亲留下的这四位大将一一除去。若其中任何一人尚在,司马懿恐怕都不敢轻易篡夺曹魏江山。
第四位:于禁
作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于禁以治军严明、带兵有方著称。可惜在襄樊之战中遭遇关羽水淹七军,最终选择归降。关羽兵败后,孙权将于禁送回魏国。若曹丕胸怀宽广,于禁本可继续为曹魏效力,甚至可能成为制衡司马懿的重要力量。然而曹丕却将于禁带到曹操陵墓前,让他看到壁画上自己跪地投降的场景。羞愧难当的于禁不久便郁郁而终。
第三位:曹彰
黄须儿曹彰是曹丕的亲弟弟,也是曹家最勇猛的将领,传说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但曹丕忌惮弟弟的威望和能力,据传用毒酒将其害死,年仅三十五岁。若这位骁勇善战的曹家猛将尚在,司马家族又怎敢轻举妄动?
第二位:曹洪
曹洪对曹操忠心耿耿,多次在危难时刻救主,深得曹操信任。据《三国志》记载,曹洪家财万贯却十分吝啬,曾拒绝曹丕借钱的要求,因此得罪了新君。曹丕即位后立即找借口将曹洪贬为庶民,导致其抑郁而终。若曹洪得到重用,以其威望和能力,远胜后来的曹爽,必能有效牵制司马懿。
第一位:夏侯尚
在《三国演义》中,夏侯尚只是个龙套角色,刚出场就被黄忠生擒。历史上他却是难得的将才,夏侯玄之父,足见夏侯家族人才辈出。司马懿若想造反,单是夏侯家族的威名就足以让他压力山大。然而曹丕却因夏侯尚宠爱小妾冷落正室(曹家之女)而处死其爱妾,导致夏侯尚不久便抑郁离世。
历史的反讽
曹操精心安排的四位大将——于禁、曹彰、曹洪、夏侯尚,个个都是能征善战的栋梁之才。若他们健在,司马懿断不敢轻举妄动。可惜曹丕的猜忌与狭隘,亲手毁掉了父亲留下的制衡力量,最终为司马家族篡权铺平了道路。这段历史不禁让人感叹:有时候,最大的敌人往往来自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