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方高层人事调整引关注:老将留任与高官离职背后的战略考量 近日,俄罗斯政军两界接连传出重要人事变动消息。据俄媒披露,年届七旬的俄军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大将的服役期再获延长,此次延期长达五年。这位在生日前夕刚满70岁的军事统帅,原本已到法定退役年龄,是普京总统特批的命令让他得以继续执掌帅印。在当前特殊军事时期,格拉西莫夫被视为俄军高层中少数能统揽全局的指挥官,其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在军中确实无人能及。
与此同时,政坛却传出不同动向。塔斯社证实,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德米特里·科扎克已提交辞呈,普京迅速签署了免职令。这位与普京共事近三十年的政治盟友,从圣彼得堡市政府时期就与现任总统并肩工作,曾历任总统办公厅主任、乌克兰事务特别代表等要职。在普京执政体系中,如此级别的官员主动请辞实属罕见——通常高层人事调整多以平调为主,类似国防部长绍伊古的职务变动就是典型案例。 西方媒体此前就有爆料称,科扎克是克里姆林宫核心圈层中唯一公开质疑对乌军事行动的高官。在俄乌战事爆发前,作为谈判负责人的他多次穿梭于莫斯科与基辅之间。有内部人士透露,今年初他曾向普京提议启动和谈进程,这可能是导致双方关系出现裂痕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在持续三年多的特别军事行动中,俄内部存在不同声音并不意外,任何国家面临重大战略决策时都难免出现意见分歧。 值得玩味的是,俄方始终表态愿意和谈,但进程屡屡受挫。观察人士注意到,每当谈判出现曙光时,总会出现某些突发状况导致前功尽弃。若真如某些说法所称俄方好战,当初就不会有伊斯坦布尔谈判后从基辅撤军的举动。这场持久战既暴露了俄军的实力短板,也折射出北约集团的外强中干——尽管俄军目前掌握战场主动权,但耗时三年仍未完全控制顿巴斯地区,这种消耗战对俄罗斯社会产生着深远影响。 当前俄方战略目标似乎陷入多重困境:既要巩固乌东战果,又要削弱乌克兰工业潜力,还需阻遏北约东扩,这些目标已难以兼顾。普京的每个决策都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但若接受西方提出的停火条件,恐怕会引发更强烈的国内反弹。这或许解释了为何要让格拉西莫夫这样的老将超期服役——在特别军事行动目标未达成前,保持指挥体系稳定至关重要。 近期流出的俄国防会议画面显示,格拉西莫夫身后作战地图将敖德萨、尼古拉耶夫等州也纳入版图,这似乎暗示俄方可能谋求以第聂伯河为界实现分治。作为具有地缘战略纵深的大国,俄罗斯确实面临艰难抉择:妥协退让可能招致更严峻后果,历史教训表明西方对俄战略围堵不会轻易罢休。像科扎克这样持不同政见的精英不在少数,但现实地缘政治的残酷性,使得莫斯科在当前阶段难有转圜余地。